顿了顿,他扫视了一眼众人:“虽然已有情报说辽国那睡王耶律璟要亲临幽州督战,但他们想及时赶到幽州还需时日!”
“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奇袭幽州!”
说到此,他再次扫视了一眼众人:“尔等可有何良策?”
谁也没料到,韩通竟第一个站了出来:“陛下,末将愿为先锋攻打幽州……”
说着,他看了眼郭宗训,那眼神似乎在说:“有太子殿下在,我韩通只管冲便是……”
郭宗训并没有注意他,只是皱着眉头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此时,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也开口道:
“臣启陛下,幽州辽兵虽止万余精锐,然其地为辽南京,城垣高峻、濠堑深固,险不可易。”
“敌帅萧思温系契丹贵戚,久历戎事,断无他城守将之降心,必坚壁拒守,待辽廷援军至。”
“此时贸然突袭,非但难破坚城,更恐折损我军元气,其险甚巨,不可不察。”
张永德也不甘落后道:“臣启陛下,取固安以径袭幽州,此计固善,然涿州为幽州之藩篱,守御尤需留意。”
“涿州辽师虽众寡不敌,却具蹑后突袭之能!”
“若我军专注攻幽,彼必乘隙自后掩击,届时腹背受敌,险象环生。”
“且一旦突袭之势为其所缓,辽廷大军踵至,非但幽州之取无望,我军更恐困于重围,堕入绝境,此乃心腹之患也……”
郭宗训皱了皱眉,沉声道:“尔等所言,朕岂能不知?”
“朕之所以让你们来,就是要商议出一个好的奇袭战术。”
“昨夜劝阻朕不要继续北伐的话都已经够多了,朕不想再听着这些话!”
“记住,朕让你们来是来想解决办法的,不是听你们在这里畏难的……”
郭宗训皱了皱眉。
果然,当领导的都是如此:不喜欢提困难的员工,只喜欢提出解决办法的员工!
想想也是,攻打幽州的风险有多大,难度有多高,老爹郭荣怎么可能不比你们更清楚?
就像当初的诸葛丞相,他难道不知北伐魏国,匡扶汉室有多难?
可畏难就不打了吗?
何为追梦?
就是要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决心!
郭宗训知道,昨日在宴席上反驳众人的那些话都属于战略层面的。
而今日老爹只召集这些武将来,就是为了商议具体战术的。
战略可以大而化之,但战术必须详实落地!
不由地,郭宗训瞥了眼赵匡胤,却见赵匡胤抬眼看向老爹郭荣,似乎在犹豫要不要开口。
嗯、这货昨夜肯定一宿没睡,都在想这个问题。
再看了看其他人,郭宗训无奈地摇了摇头:
看吧,这就是人家赵匡胤和你们的不同之处,不然咋就他能陈桥兵变、建立大宋呢?
只可惜不好意思了,赵大!
你可能很早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本太子比你更早!
甚至在从酸枣门出师后的第二天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
而且,本太子可不是你这种土著!
还是那句话:我或许拦不住你立功,但最大的功劳,必须全是我的,我的!
确实!
从大梁到沧州的那十几天的路程中,郭宗训可是把后续所有的可能,所有的问题几乎都考虑了几十遍。
所以,当赵匡胤刚拱手行礼,甚至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之际,郭宗训便直接大声说道:
“爹爹,孩儿有个办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面对郭宗训的突然开口,其余人似乎早就见怪不怪了!
毕竟昨夜宴席上的那番话更是早已让所有人都愈发坚定地相信郭宗训就是天纵奇才,就是不世出的“神童”!
神童是干嘛的?
不就是为常人不能为吗?
于是所有人都无比期待地看向他。
尤其是韩通,他自己都没注意到他的嘴角已经咧到了耳根:
我就说吧!
有太子殿下在,我只管冲便是!
不管什么问题,他都会有解决办法……
可没人注意到,赵匡胤的喉结滚了滚,眼底闪过浓浓的不甘与懊恼:
可恶,我刚刚在犹豫什么?
明知道太子在,还犹豫要不要开口,是不是傻……
等等!
或许太子的办法不靠谱呢?
没错,且先看看他怎么说着……
脑子想着,但心里的不甘与懊恼却愈发强烈。
左肩上似乎有个小人在说:“他可是神童,提出的办法能不靠谱吗?”
右肩上也有一个小人在说:“闭嘴,他的办法一定不靠谱,一定……”
左肩小人道:“呵呵,走着瞧……”
郭荣也满是期待道:“快快说来,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突袭幽州?”
郭宗训往前一步,不紧不慢地说道:
“孩儿以为,最好的突袭办法就是不突袭!”
他的声音不大,像远处传来的一声轻叩,可落在现场却像钥匙插进了锁孔、猛地拧开了满箱的惊雷&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