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灌顶了法术,韦穆缓缓睁开眼,望着外面彻底停歇的雨水,无声叹息。
灌顶真功,从此踏步走上一条修仙之路,看似一路顺风,人生喜事,可果然没那么简单,就如同孙猴子也要一路西行历经磨难才能获得正果,他的修仙之路看来同样要经历这等磨难才行。
他回忆起方才离开时,道人的警告之语。
魔念蛰伏,时刻会苏醒。
一旦苏醒,必然想尽方法来追杀他。
而双方都具有类似搜神的法术,因此韦穆躲藏起来也毫无作用。
若是单独一缕魔念,他目前的实力足以应对,但如果是两缕及以上呢?
种气归元提升实力是需要时间和耐心的。
他目前能做的,也就是疯狂去提升实战经验。
“堂堂正正,名震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您是谁、您在做什么、您不可侵犯,那才是对真功,对您本人,最好的保护。”
邓永安的话又在韦穆脑海回响,他若有所思。
接下来数日。
或许是魔念带来的警讯太过急迫,韦穆加快了传功种气的节奏,尤其将重心投向了特殊训练队。
现如今特殊训练队的这批军人,对韦穆敬畏有加,这种影响是深入和逐渐加强的,随着韦穆在他们体内种气,虽说不至于在思想上沦为韦穆的奴隶,却会在潜意识中产生对韦穆的敬畏。
到目前为止,一个多月过去,除了最早感应到“真气”的严景焕,他的几名弟子——沈竑、卓阳成、申勇言、刘喆、邓永安也陆续踏入了门槛。
一旦感应到真气,便意味着真正踏上了修行之路。从此不再依赖韦穆的传功牵引,只需正确引导,便能自行运转周天,走上自修之途。
但这绝非坦途。
每临近一个境界的门槛,都会遭遇无形的壁障。若无天资,若无机缘,终将止步不前,终生困于原地。
在韦穆看来,严景焕这几个弟子资质尚可,按部就班地练下去,踏入第三境“气机壮大”并非难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但一群内的那些人,大多止步于入门,难有寸进,少有能突破到气机壮大的境界。
而特殊训练队的人就不同了。
韦穆才传功数次,金士翔就第一个初感气机!
其根器资质竟隐隐压过严景焕一头。
让韦穆十分惊喜。
其余五十名精锐,同样气血充盈,意志如铁。
这么看来,他们的修炼速度,已远远甩开邓永安等人,别人需一月方能初感气机,他们最多只需七到十天,便能全员突破。
即便军队中普通士兵不及这支精英,但军营的封闭环境、严苛纪律、高强度训练,本身就为修炼提供了绝佳土壤。
普通人在此磨砺,体魄与心志同步淬炼,根基远比外界扎实。
除了修行进阶的可能,许多传统养生武术本就讲究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而“真气”的真实存在,使得哪怕仅停留在第一境界,其对人体的裨益也已远超寻常,效果清晰可见,作用深远而实在。
最直观的表现,是那些陆续感应到“真气”的人。
他们面色红润,目光清亮,精气神焕然一新,举手投足间透出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生机。
不需言语,只看一眼,便知他们已非从前。
康沛便是最好的例证。
起初,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走路需拄拐,几步便喘,呼吸短促,连日常起居都需人照料。
韦穆念其送地之诚,破例为他疗养数次,又连续传功。
不过月余,康沛已能甩开拐杖,独自缓步行走,一口气走七八公里也不觉疲累,状态与健康老人无异。
这不是缓慢调理,而是近乎逆转衰老的转变。
这效果,比任何宣传都更有说服力。
群里的学员亲眼所见,心中震动。
哪怕平日事务繁忙,一到传功之日,无人迟到,无人缺席。
李垚等内阁高层同样察觉到了身体的变化。
虽仅抽出时间参与三次传功,间隔不过一周多,但他们已明显感到不同,体倦消退,精力充盈,思维清晰,连睡眠都变得深沉安稳。
这种变化来得如此真实,如此迅速,几乎令人不敢相信。
李垚等人自然更加想把家人送入进来了。
今日,李垚抽空来到养生所,等在修炼室外。
韦穆尚未结束闭关,李垚略显焦躁,便踱步至传功静室门口。
恰在此时,邓永安的声音从内传出,正站在众人面前讲解门内制度。
“之前有位学员问得好,”邓永安说道,“今天我就按师祖的意思,把中华门的弟子与学员分级说清楚。”
“门中分真传弟子、内门弟子,以及高级、中级、初级学员三级。真传弟子,顾名思义,得师祖亲授真法,承继门派道统,不言自明。内门弟子也可得真传,但不涉传承之责,不立门户。”
有人举手:“那高级、中级、初级学员呢?怎么划分?”
“很简单,”邓永安笑了笑,“就像学校分初高中,修为到了,自然晋升。初级升中级,中级升高级,全看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