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检结果在凌晨两点交到了季伯伟的手上。
关于死者身份的调查,有好消息。
“根管治疗?”季伯伟翻看报告,注意到死者身上没有伤口没有明显淤青,也没有发现性侵痕迹。
作案过程很简单,就是因为某种动机,被凶手用柔软的纤维物体捂死了。
江海川点头:“我们在死者某颗牙齿的邻面,发现了玻璃离子水门汀填充物,这是根管治疗常用的填充材料,死者进行过根管治疗。”
“辛苦了老江。”
季伯伟拿着尸检报告就去了办案处。
根管治疗属于牙科手术,不论在诊所还是在医院都会留下患者信息,这对侦查员来说是很重要的排查方向。
集合力量专攻一点,天亮后专案组会走访排查古安区所有的牙科诊所和综合医院,如果没有发现符合条件的患者,范围会扩大到全市。
上午七点半,韩凌和张思磊换班返回了望楼派出所,前者马上被告知分局抽调,让他立即去分局向专案组报到。
全所那么多人只要韩凌,说明韩凌入职以来的表现已经得到了分局的充分认可。
“案子重要,把你的能力全用出来,这对你来说也是机会,放心去吧,望楼派出所是你的后盾。”
所长陶国伟拍了拍韩凌肩膀,身旁的朱跃冲韩凌点头。
“是,那我走了。”韩凌准备离开。
“开车去,所里给你调一辆车。”
“好,谢谢陶所。”
八点,韩凌开着警车来到分局,刚下车就看到警犬中队集合出发,毛茸茸的同事们训练有素,整齐跳上依维柯。
这些依维柯是经过改装的,里面都有犬舱。
看这架势,估计是去抛尸现场的?
警犬的嗅觉灵敏度远超人类,哪怕尸体已经腐烂,也可以从复杂的环境中分辨目标气味。
如果现场附近留有物证,警犬应该能找到。
这就是保护抛尸现场的原因,刑警会多次往返,查缺补漏。
目送警犬中队离去,韩凌进了分局。
刑侦大队在二楼,韩凌到了后得知专案组在开会,于是在同事的指路下来到会议室门口,敲门走了进去。
会议室人很多,一眼望去大概二十口子,除了一中队,其他的不知来自哪个队或者哪个单位。
可能其他派出所也有抽调。
昨晚他在值守现场,迟到了可以理解。
看到韩凌,坐在首位的季伯伟招呼:“随便坐,马上进入工作状态,我们正在安排任务。”
“是。”
韩凌左右找了找,见童峰冲自己勾手指,便走过去坐在了对方旁边。
现在不是聊天的时候,会议室很安静,只有季伯伟的声音。
“死者做过牙齿根管治疗手术,我们今天的目标是排查全古安区的牙科诊所和医院。”
“算上乡镇,古安区共有牙科诊所248家,医院12家,区域刚才已经划分下去了,会议结束后马上行动。”
说完,季伯伟看向韩凌:“韩凌,你们望楼派出所负责排查自己的辖区,人员让老陶自己安排,下午四点之前必须排查完毕,保证信息准确不要有任何遗漏。
未来若发现有玩忽职守的,从重处分!
死者的基本资料待会你拿一份。”
韩凌领命:“是,季队。”
九点之前韩凌回到派出所,向所长陶国伟传达分局指令。
在辖区内,寻找一名做过根管治疗手术的女性,年龄二十七岁到二十九岁,身高一米六五,长发。
陶国伟不敢怠慢,安排所里的民警分区划片,做到全覆盖。
韩凌继续和张思磊一组,开车离开派出所。
排查工作开始,全区动了起来,中午的时候大家随便对付两口,也没时间午休,继续干。
从诊所和医院的资料看,做根管治疗的患者以女性为主,年龄基本都在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这个年龄段是相关牙齿疾病的高发期。
无形中,加大了民警们的工作量。
能不能有收获?没人知道,古安区排查完后范围会扩大到全市,再找不到的话,就要在模拟画像的基础上想办法了。
也许会根据模拟画像走访排查,也许会大面积发布认尸通告,直到确定尸体身份为止。
案子能不能侦破另说,总不能连死的是谁都不知道。
成年女性失踪,这么长时间没人报警,起码说明死者的人际关系相对比较简单,关注她行踪的人很少。
“死者被强奸过吗?”排查期间,张思磊忍不住问了句。
奸杀,是可能性之一。
韩凌:“我不知道啊,刚去分局就安排了任务,没看到尸检报告。”
张思磊哦了一声。
时间来到下午三点。
韩凌接到了来自童峰的电话,说是排查队伍在某诊所查到了符合条件的患者,通过深入问询,基本确定了身份。
剩下的就是验证了。
挂掉电话,韩凌拿出对讲机通知所有人收队,先把张思磊送回派出所,随即赶往分局。
会议室。
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