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轻咳一声。
“大孙,这日子还长着呢。”
“等到红薯亩产千斤,皇爷爷再给你一个大的赏赐,也不迟。”
李易摇头晃脑。
“皇爷爷,你可别骗我哦。”
李世民哈哈一笑。
“皇爷爷是九五之尊,一言九鼎。”
“何况,咱们可是亲爷俩,皇爷爷还能对你小气不成?”
李易嘀咕道。
“说的也是。”
“反正皇爷爷死了之后都是我的。”
【叮!检测到李世民心态不稳,获得白色宝箱*1】
李世民:“......”
咱就是说,能不能说点吉利的。
他轻咳一声。
“大孙啊,你这红薯和辣椒,可要好好储存。”
“马上就要过冬。”
“虽说这两天雪又小了,但是天气还是寒冷的很。”
“别把这两个东西,冻坏了。”
“而且这你这些辣椒和红薯,也只能来年再种了吧。”
李易笑嘻嘻道。
“皇爷爷不要担心,我已经让人花钱建了火阁屋庑,里面四季如春,将红薯和辣椒在里面暂时移栽,不仅没有半点问题,而且,冬天长好了,还能吃!”
李世民一愣。
“火阁屋庑?”
李易耐心解释道。
“这是自己起的名字哒!”
“其实与太府寺下属的掌醢署,利用温泉在冬天种植蔬果,没有太大区别。”
“我的火阁屋庑一样可以在冬天种植春夏之季的瓜果蔬菜!”
“掌醢署能种植的,我的火阁屋庑能种!”
“掌醢署不能种植的,我的火阁屋庑也一样能种。”
他在利用隆昌号赚到钱不久之后,就想方设法的将后世的温室大棚原理照搬,准备在大唐建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独属温室。
不过此时的大唐根本没有玻璃,想要照搬后世的温室大棚,几乎没有可能。
而类似于冬天加温种植蔬菜水果,其实从秦、汉就开始了,原理是利用天然的温泉水种植。
温泉的热能能够调节局部环境!
让那些蔬菜瓜果能够生长。
汉代已经出现了专门的温室殿和用于种植的暖房。
到了大唐,这项技术已经是颇为普遍,不过仍然是只能供皇室和贵族使用。
当然,无论是秦汉,还是眼下的唐,对这项技术仍然只是浮于表面,只知道加温,但是忽略植物的光合作用。
一直到清代引进西方的玻璃,才将这项技术完善到巅峰。
李易当然没有玻璃。
不过可以用云母片或是牛角薄片代替,虽然透光性差了点,但是已经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替代品了。
就是有点贵!
李易很快让隆昌号采集了大量的云母片和牛角薄片用来做朝南的窗子,而整个屋顶则是覆盖琉璃瓦。
整个火阁屋庑的建造,采用砖石+木构的结构。
光是墙体就有一两米厚。
在墙体内留着中空的火道,底部则是连着炉膛。
只要手下人开始烧炭,产生的热气就能通过火道循环,均匀将室内加热,地面则是铺设火炕,直接为农作物根部增温。
如此一来,便打造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小型温室。
虽然没有办法普及,且成本极高,但是提供少量供应,却是没问题的。
大唐现在的温水浇灌种植,恐怕只能种植少数蔬果。
而他的火阁屋庑能够种植的品类,就多了许多。
李世民听到大孙自信满满的模样,不由得心里一惊,忍不住道。
“大孙,你这火阁屋庑难道比宫里的还好?”
李易摇头晃脑道。
“皇爷爷,三言两语跟你解释不清。”
“反正这火阁屋庑是我改良后的成果。”
“肯定是比宫里的要强哦!”
“回头我就让人送一些瓜果蔬菜给皇爷爷尝尝。”
李世民忍不住道。
“大孙啊,你这一间火阁屋庑要花多少钱?”
李易摇头晃脑道。
“皇爷爷,至少一万贯。”
李世民吸了口冷气,脸皮颤了颤。
一万贯对他而言不算什么。
但是身为皇帝,可不是光会花钱,还得将大唐这个帝国给撑起来。
这些年天灾**不少,每年收上来的那点税银大部分都花销出去,户部的那点银两都有用处。
足足一万贯拿来盖个屋子,他也盖得起,就是心疼。
这大孙真有钱啊。
李世民心里有些唏嘘。
之前李易要开商铺的时候,他还想着就当是给大孙玩玩,没想到现在生意如此红火。
不愧是我老李家的种儿!
李易笑嘻嘻道。
“皇爷爷,要不,我也给您在宫里盖一间火阁屋庑,到时候春夏之际各种瓜果蔬菜,供您随便取用,如何?”
李世民闻言,顿时有些心动。
不过他还是强撑着脸皮,不动声色道。
“使不得,使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