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卖咱们的,模仿避免不了的。”温叶道。
“二姐说得对,他们一定没我们好吃。”温元说。
不一会儿,生意便忙了起来。
因为他们是起头的,有很多熟客。但有些人等不了,就到另外几家买。
结果那边的人一吃,就摇起头来“不咋滴,不及第一家好吃。”
“是没第一家香。”
“这菜还软趴趴的。”
“还没我昨天在家自己拌得好吃。”
“怎一点颜色也没有?”旁边云吞摊一个顾客对老板道,“你们的凉拌白不拉叽,看着就没食欲。多放点酱油吧!”
云吞摊老板皱着眉,只好多放了。
结果那顾客一吃就呸了一声“咸死了!”
“是你让多放酱油的。”云吞摊老板道。
那云吞摊便吵了起来,最后,云吞摊老板给那客人免单才算完。
他们这悟出来,温叶家的酱油是兑了水的,这样既能上色,又不咸。然后那几家拌凉摊悄悄往酱油里加了一碗凉白开。
但顾客们吃着还是摇头,看起来差不多,但不知为啥,就是没人家的香。
看着那几家凉拌摊的反应,林氏和温老三这才松了口气,的确,他们家连酱油都是用药材煮过的!自然不同。
夫妻二人这才放下心来,认真地招呼客人。
那三家凉拌摊还是有些影响的,温叶昨天卖了一个时辰,今天卖了一个半时辰,午时才完。
但只要这生意能做,林氏和温老三已经很满足了。
接下来几天,温家都准备了300斤素菜,都卖完了。
那三家凉拌摊一开始倒是好些人去尝鲜,但渐渐的,大家都知道那三家不香不好吃。
云吞摊已经放弃卖凉拌了,只卖云吞。
另外两家走了一家,另一家还在坚持。
毕竟凉拌是手板眼见功夫,谁都懂烫个菜,放醋和辣子。若不是特别好吃,哪个愿意花这个钱吃几碗蔬菜。
除了这三家外,南街和北街也多了好几家凉拌摊。有两家还是温叶村子的。
但开了几天,都陆陆续续不卖了,因为卖不出去,亏本了。
于是很多人都知道,温叶家的凉拌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是有秘方的。
也不晓得人家放了什么,就是特别香,味道特别好。他们模仿不来。
今天又是早早收摊的一天。
温老三看着还不到中午,不由叹道“现在还有很多人没吃上呢!要是下午也卖,咱们能多赚些。”
温叶道“下午我们要准备明天的食材呢!而且田里的庄稼也要侍弄,哪里有空。还有,大家都赶早集,下午人镇上也没多少人。”
“也是。”
温老三看着这天色和没买到凉拌失望离开的人,心里实在太可惜了,心里一阵阵遗憾和焦灼,恨不得自己多长几只手来卖东西。
收好摊后,温叶、温老三、林氏和温元,一人背着一个背篓,便来到等牛车的地方。
老福头正在套车,已经有四个村民等在那了。
温叶道“福爷爷,今天有空位么?”
温叶平时都是过了午时,由老福头单独来拉他们的。今天家里的菜还有剩,不用采购又累得慌,便提前回家。
“有有,今天就拉了这四人。”老福头笑道。
温叶几人连忙坐上去,牛车便缓缓前行。
同车的村民看着他们的背篓装着用过的碗盆,一阵羡慕。
“多石,你们今天又赚大钱了吧!”同村的张婶笑道。“我瞧那客人一茬接一茬的,怎么着一天也能挣个一二百文吧。”
温老三和林氏一阵紧张,哪只一二百文,一二两才对!
温叶笑了笑,生意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也没什么不敢认的
“都是多亏大家的关照。往后我们还要收菜,各位叔婶家里要是有菜,可以送到咱家来。”
车上的人立刻激动起来,刚刚还有些酸溜的气氛也被冲淡了些,“我家多的是菜。”
“我也是我也是,种了几垄小白菜呢。”
“张婶,我们只收爽口的菜,小白菜不要哦。只要青瓜、窝笋、豆芽、胡萝卜、木耳、辣椒、蒜头、香菜”
温叶把需要的菜一一说了出来。
同车的村民叽叽喳喳地议论开来。
张婶道“价钱咋样?”
“青瓜、窝笋和胡萝卜都是一文半1斤,3文两斤。辣椒2文一斤”
温叶一一把菜价报了出来,同车村民神色各异。
张婶皱着眉“我前些天才挑了一筐青瓜到县里卖,我可是卖2文一斤的,你咋比我们到外面卖还便宜?”
温叶道“那张婶你那筐青瓜全卖掉了?”
张婶皱着眉,当然没有。
她卖了整整一天,才卖了半筐,卖了两天半才卖完,但因为不新鲜,降到一文一斤。
这样算来,3文两斤青瓜,的确也不算亏,还省了时间和坐车钱。
而且今年雨水充沛,大家的收成都不错,蔬菜本来就卖不起价,很多人烂地里都卖不掉。
另外三个村民也想到了这层,不住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