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廷文重新拿起那份未看完的文件,坐回晨光里。
目光落在字里行间,久久未再翻动一页。
他穿着舒适的家居服,享受着这难得的清闲。
这本该是他一年中屈指可数的、完全属于家人和妻子的珍贵时刻。
而他的小妻子,却对他的“存在”和这份“专属时间”浑然不觉,只怀揣着奔赴热闹的雀跃,兴高采烈地出门了。
在她眼里,他似乎只是一个需要例行报备行踪的“家长”,而非一个……期待她陪伴、渴望分享她日常的“丈夫”。
这份微妙的“被忽略”,清晰而无声。
赵廷文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清冽微涩的茶汤在舌尖化开,最终留下一丝回甘。
他微微眯起眼眸,眼底深处,沉淀着一种名为“耐心”的幽深光泽,以及一丝唯有他自己才懂的晦暗深意。
假期,才刚刚开始。而属于她的“热闹”时间……也并非没有尽头。
与此同时,飞驰在通往市区道路上的方允,正随着轻快的车载音乐哼着歌,心情明媚。
她全然不知,自己随口报出的那个聚会地点,已然精准地触动了某个男人敏锐而紧绷的神经。
她更无从知晓,就在她出门后,那个穿着家居服、看似慵懒无害的男人,已经无声无息在她身后,织就了一张无形而细密的网。
“兰庭”会所深藏在一条梧桐掩映的静谧胡同深处。
朱漆大门低调厚重,推开后却是别有洞天。
绕过影壁,穿过回廊,假山流水,竹影婆娑,将京城的喧嚣彻底隔绝。
这里没有浮夸的金碧辉煌,只有沉淀下来的雅致与不动声色的奢华。
方允在侍者的引领下,步入名为“听雪阁”的包厢。
暖意与欢声笑语瞬间将她包裹。
包厢极大,布置得古意盎然又不失现代舒适。
窗外是精心打理过的庭院雪景,窗内则是温暖如春。
“方允,你可算来了!”&nbp;妆容精致的季语彤笑着迎上来,亲热地挽住她的胳膊。
“路上有点堵。”&nbp;方允笑着解释,脱下大衣交给侍者。另一位侍者无声奉上温热的湿毛巾。
包厢里已有十来个人,男女各半,穿着打扮低调考究至极,细节处尽显深厚的家世底蕴与不凡品味。
男人们姿态放松却带着骨子里的矜持,言谈举止间是刻入骨髓的从容与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女孩们笑语盈盈,仪态优雅。
“方大律师,久违了,清辉更胜往昔。”气质沉稳的吴秉文端着酒杯走过来。
“文哥,新年好。您这话,我可要当真了。”&nbp;方允莞尔,接过侍者递来的香槟。
“方允,听说你们律所拿下了新丝路项目?”&nbp;气质温婉沉静的陈静姝温声问道。
“嗯,有些挑战,不过还在推进中。”&nbp;方允点头,与她轻轻碰杯。
交谈声音不高,显示出良好的社交教养。
聚会气氛轻松融洽,话题从近况、工作自然过渡到共同朋友、圈内趣闻,间或聊起艺术、金融动态,见解未必精深,但都言之有物,体现出开阔的视野。
无人刻意炫耀或打探**。
即便是玩笑,也带着心照不宣的默契,点到即止。
“对了,听说老宋从赞比亚回来了?带了一堆奇奇怪怪的石头?”&nbp;有人笑着挑起话题。
“可不是,”&nbp;王哲接口,笑意温和,“昨儿硬拉着我‘鉴宝’半日,言之凿凿,说是史前星辰碎片。”
“改日让他带来,给诸位掌掌眼。”&nbp;他说话时,目光自然地环视全场,确保每个角落都照顾到。
侍者们如同训练有素的影子,无声而高效地穿梭其间。
方允几杯香槟下肚,白皙的脸颊染上动人红晕。
她慵懒地倚在舒适的沙发里,和季语彤低声说笑,享受着微醺的惬意。
“哎,今年怎不见老顾?”&nbp;有人随口问起。
“他啊,”&nbp;吴秉文语气平和无波,仿佛陈述天气,“被老爷子安排去基层‘接地气’了,春节令行禁止,未得返京。”
“是该下去看看了。”&nbp;另一位稍年长些的男士点点头,语气带着点过来人的了然。
大家心照不宣,点到即止,话题又自然地转到了别处。
聚会进行到气氛最热络却依旧有序的下半场。
吴秉文放在紫檀小几上的手机屏幕无声亮起。
他垂眸瞥过,旋即抬眼,唇角勾起一丝极淡却郑重的笑意
“各位,稍后有位‘稀客’要过来坐坐,大家不介意吧?”
“哦?哪位贵客这么神秘?”&nbp;有人好奇。
“一位难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老友。”&nbp;吴秉文笑容里的那份郑重并未消散。
众人心照不宣,纷纷含笑表示欢迎。
在这个圈子里,重量级人物不期而至是常态,亦是某种身份的印证。
谈笑继续,但空气中悄然弥漫开一丝若有若无的期待。
方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