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池小说 > 其他类型 > 玫瑰与青松 > 第124章 种子发芽

第124章 种子发芽(1 / 2)

时光在忙碌与日益沉重的孕体负荷中悄然流逝。

方允的孕肚已隆起得十分明显,行动间多了几分孕晚期的迟缓,但那双明眸中的神采和对工作的热忱却丝毫未减。

她依旧准时出现在律所,专注地处理着新丝路项目的复杂法律问题,拒绝任何关于提前休假或减轻工作的提议。

赵廷文看在眼里,忧在心头,却深知她骨子里的执拗,只能将那份担忧化作更细致的暗中守护。

就在方允专注于案牍劳形之际,一粒曾在临昌项目风波中埋下的种子,在高层决策的春风化雨下,悄然破土而出。

组织法制工作委员会牵头,联合发*委、司*部等多个核心部委,正式启动了《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周期管理规范》的立法工作。

这项法规旨在填补法律空白,为投资规模巨大、关乎民生的重大基建项目,立规立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牵涉利益格局更是盘根错节。

一次高规格的立法协调会上,讨论陷入胶着。

各方代表就如何平衡监管力度与市场效率、如何构建科学的风险共担机制唇枪舌剑,难以达成共识。

主持会议的,正是曾带领巡查组亲历临昌风波、力挽狂澜,如今已擢升为某专门委员会主任的程组长。

眼见僵局难破,他放下手中材料,沉稳目光扫过全场

“同志们,制定这样一部法规,光有理论框架和美好愿景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能落地的、能解决实际痛点的条文。”

他顿了顿,仿佛在回忆什么,语气带着深沉感慨

“就像当初临昌那盘困局,最终能拨云见日,靠的是什么?是抽丝剥茧的法律分析,是铁板钉钉的证据链条!我们现在最缺的,正是这种能将错综复杂的现实难题,精准转化为法律语言的能力。”

他拿起另一份材料,是关于新丝路项目法律架构的简报

“再比如,像新丝路这种体量庞大、涉及多国法律体系的超级项目,光靠书本上的理论是玩不转的。”

程主任的声音带着叩问的力量

“它需要的是真正在一线摸爬滚打、处理过复杂利益博弈和突发状况的法律专家,他们的实战经验,对我们制定这部《管理规范》至关重要。

法规的‘牙齿’和‘韧性’,往往来自于这些实践者的真知灼见。”

程主任的话语点到即止,未提具体人名。但,对于在座皆是深谙庙堂之道的部委要员而言,已是心照不宣。

会后,法工委李主任特意缓步,与程主任同行。

“老领导,您刚才提到的临昌和新丝路的实践经验,真是切中要害。”

李主任状似闲聊

“不知您心目中,是否有具备这样实务经验的专家人选,可以为我们提供些宝贵意见?”

程主任微微一笑,神态平和自然

“人选嘛,自然是你们法工委的职责。不过…”

他话锋轻转,如同不经意提及

“我倒是听闻,金成律所的方允律师,在新丝路项目上担任首席法律顾问,表现相当亮眼。专业功底深厚,处理复杂涉外协调和风险管控的能力尤为突出。这类深谙实务、又能精准把握政策导向的年轻才俊,值得关注。他们的视角,或许能为我们的草案注入新的活力。”

这番评价,基于公开信息和项目实绩,是纯粹的“建议”,程序上无懈可击。

李主任心领神会,立刻点头

“老领导慧眼!实务经验正是我们当前亟需的宝贵视角。金成的方律师,业界早有口碑,新丝路项目做得扎实漂亮。法工委近期正筹备几场核心议题的专家论证会,方律师这样兼具国际视野和国内重大基建实操经验的人才,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

数日后。

一封盖着“法制工作委员会”鲜红印章的正式公函,通过官方渠道,郑重送达金成律所,最终呈放在秦岚案头。

公函措辞严谨、规范,字里行间透着组织最高立法机关的权威。

秦岚看着这封分量十足的公函,眼中闪过一丝了然和激赏。

随即亲自拿着函件来到方允办公室。

“方律师,天大的好事!”

秦岚将函件递给她,笑容里带着一丝与有荣焉的骄傲

“法工委发函,正式邀请你以专家身份,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全周期管理规范》的立法论证工作!这是对你专业能力的最高级背书,是无上荣光!”

方允接过函件,指尖拂过那象征着组织最高立法机关的庄严落款——“法制工作委员会”。

心跳,不受控制地加速。

巨大的惊愕、难以置信的狂喜、沉甸甸的荣誉感,以及随之汹涌而来的、千钧重担般的责任感,瞬间交织成一张巨网,将她紧紧包裹。

怎能不激动?

参与组织立法,站在规则制定的最前沿,以毕生所学去塑造这个社会的法治筋骨——这正是当年站在法学院穹顶之下,那个身着学士袍的少女心中,最滚烫、最纯粹的理想之火。

虽然后来因缘际会,曾与梦想擦肩。

未曾想,兜兜转转,那道曾以为遥不可及的大门,竟在她孕晚期步

最新小说: 猛诡宿舍,纳妾就变强 直播整活!全内娱争着给我封口费 炼银劫 海上安全屋囤货生存 妈咪!七个丧尸萌崽等投喂 漩涡家的复仇者 不朽,轮回 误娶嫂嫂后,万倍修仙启动 猎狮虎,宰狼熊,你说是普通书生? 霓虹下的旧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