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郡郡府。这里并不是九江的治所,但因为赵锋在此,所以称其为郡府。两人一前一后,翻身下马。门口的亲卫见到赵锋,立刻挺直了胸膛。右手握拳,重重地捶在左胸的甲胄上,发出一声整齐划一的闷响。“主公!”赵锋微微颔首,径直迈入大门。穿过几重庭院,来到议事的大堂。一股热浪混合着浓烈的男子气息扑面而来。堂内烧着好几个巨大的铜盆火炉。十几个身材魁梧的武将正围着火炉。一边烤火,一边高声谈笑,声音洪亮得能把房梁震下来。而在另一边,两个穿着文士袍的身影,则显得有些单薄。正捧着热茶,安静地坐着。看到赵锋进来,堂内瞬间安静下来。“主公!”武将们齐刷刷地转身,再次捶打胸甲,甲叶碰撞,铿锵作响。那两位文士则起身,躬身长揖。“参见主公。”赵锋环视一圈,目光扫过那一张张粗犷豪迈的武将脸庞,最后落在那两个文士身上。李伯智,夏侯昱。他如今麾下的文臣,就这么两个能摆上台面的。再看看那一堆龙精虎猛的将军……赵锋感觉刚刚在后院被公主哭出来的头疼,似乎又犯了。打天下靠武将,可治天下,还得靠文臣。这文武比例,实在失衡得厉害。他走到主位坐下,那张宽大的虎皮椅,让他整个人都显得更加威严。赵大牛像一尊铁塔,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眼神警惕地扫视着堂内每一个人。赵锋将目光投向李伯智和夏侯昱。“说说吧,最近的情况。”李伯智上前一步,躬身道:“回主公。您下令筹建的两所学堂,已经开始动工,地址就选在历阳城东。工匠和民夫都是自发前来,热情极高。”他顿了顿,脸上浮现出一丝难掩的兴奋。“自从主公您传檄天下,喊出‘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口号后。属下发出的招贤令,效果远超预期。”“短短一月,已有近百名寒门士子从各地赶来投奔。这些人虽无名望,却都有真才实学,苦于没有门路。如今,大多都愿意在学堂充任讲师。”“除此之外,属下依照主公的吩咐,重金聘请能工巧匠。无论是木匠、铁匠,还是船工、农夫,只要有一技之长,皆可为师。起初还有些阻力,但当第一笔酬金发下后,前来应募之人络绎不绝。”堂内的武将们听得有些云里雾里。但他们知道,这是好事。赵锋面色平静,示意李伯智继续。“两所学堂的招生令也已发出。听闻学堂不仅包吃住,学成之后还分配差事,各县百姓反应极为热烈,报名的人挤破了门槛。”李伯智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双手呈上。“按照主公的规划,其一为【历阳大学】,下设五系:农学系,专研农桑、水利、育种之法;医学系,专攻岐黄之术,培养军医、郎中;工学系,主攻营造、冶炼、机关之巧;航海系,研究造船、水文、远航之道;以及……思想系,专门研习主公的理念,教化万民。”当“思想系”三个字从李伯智口中说出时。即便是毒士夏侯昱,眼皮也微不可察地跳了一下。而那些武将,则是一脸茫然。前面四个系他们还能勉强理解,这思想系是干嘛的?教人怎么想东西?李伯智没有理会众人的反应,继续道:“另一所为【历阳军校】,专门招收有志从军的年轻人,培养基层军官。由主公亲自担任校长,并由诸位将军轮流授课,传授兵法韬略、实战经验。”听到自己也能当老师,武将们顿时来了精神,一个个挺起了胸膛。李伯智最后总结道:“经过初步统计,前来投奔的寒门士子,大多选择进入历阳大学深造或任教。而报名入学的,则多是贫苦百姓家的孩子,他们更愿意去军校,博一个封妻荫子的前程。”赵锋点了点头,对此并不意外。穷文富武,是这个时代的常态。可在他这里,却反了过来。寒门士子,十年苦读,所求为何?无非是施展抱负,光耀门楣。但在大乾,这条路几乎被世家大族堵死。他现在给了他们一个全新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而贫苦百姓,连饭都吃不饱,哪有钱去练武?参军是他们唯一的出路。军校,则给了他们一个从大头兵,一步登天成为军官的机会。这两所学校,就像两只巨大的手。将他治下最有潜力的两拨人,都牢牢地抓在了自己手里。他很满意。“伯智,你做得很好。”赵锋的夸奖很平淡,李伯智却激动得满脸通红,再次躬身行礼。随后,赵锋的目光。缓缓转向了那个从头到尾一言不发,仿佛事不关己的毒士。“夏侯昱。”“是,主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