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带着夏末最后一丝燥热,卷着梧桐叶落在城市学院的主干道上。林砚拖着半人高的行李箱,站在刻着&bp;“城市学院”&bp;四个字的石拱门前,抬头望了望眼前这座既有红砖老楼又有玻璃幕墙新馆的校园。作为新闻系的新生,她对这所省内知名的综合性大学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入学前在新生群里看到的那些关于校园传说的讨论&bp;——&bp;其中最离奇的,莫过于&bp;“夺命飘写”。
“听说了吗?旧教三楼的女厕所,半夜会有粉笔自己在墙上写字,写的都是以前学生的名字,看到的人会倒霉。”
“何止啊,我表姐去年在那栋楼自习,凌晨一点看到黑板上突然出现‘别碰&bp;307’,第二天&bp;307&bp;教室的门锁就坏了,里面还发现了一本旧日记,页脚全是血字。”
当时林砚只当是学长学姐吓唬新生的玩笑,可当她跟着迎新志愿者穿过校园,路过那栋被藤蔓半掩的旧教学楼时,心里还是莫名一紧。旧教的墙面斑驳,窗户玻璃大多蒙着灰,三楼的几个窗口像是黑洞,隐约能看到里面晃动的树影,倒真有几分阴森。
“学妹,别盯着旧教看了,那栋楼早就不用了,除了偶尔有社团拍微电影,平时没人去。”&bp;旁边的志愿者是个大二的学姐,见林砚的目光停在旧教上,忍不住提醒道,“而且……&bp;那些传说也别当真,都是骗新生的。”
学姐的语气有些刻意轻松,可林砚注意到,她说话时下意识地加快了脚步,似乎不想在旧教附近多停留。
办理完入学手续,林砚被分到了新宿舍&bp;302。室友们都很热情,其中一个叫苏晓的女生和她一样是新闻系的,性格活泼,一见面就拉着她聊起了校园里的新鲜事。聊到兴起,苏晓突然压低声音:“林砚,你听说‘夺命飘写’了吗?不是玩笑,是真的有人见过!”
林砚心里一动,追问:“真的?你怎么知道?”
“我表哥是这里的研究生,去年有个大三的学姐,晚上去旧教找丢失的笔记本,回来后就说看到三楼走廊的墙上有红色的字在飘,写的是‘下一个是你’。没过多久,那个学姐就出了车祸,腿断了,现在还在家休养。”&bp;苏晓的声音越来越低,眼神里带着恐惧,“我表哥说,旧教以前出过事,好像是几十年前有个女学生在里面自杀了,从那以后就总有怪事发生。”
林砚皱了皱眉,作为新闻系学生,她对这种带有神秘色彩的事件既怀疑又好奇。她觉得所谓的&bp;“飘写”&bp;大概率是人为制造的谣言,可苏晓描述得有模有样,甚至说出了具体的人和事,又让她有些不确定。
“会不会是巧合?或者有人故意吓人?”&bp;林砚问道。
“谁知道呢,反正学校里没人敢半夜去旧教。”&bp;苏晓摆了摆手,“不说这个了,怪吓人的,咱们晚上去食堂看看吧,听说二食堂的糖醋排骨超好吃!”
林砚点了点头,可&bp;“夺命飘写”&bp;的传说却像一颗种子,在她心里扎了根。她打开手机,在校园论坛里搜索相关的帖子,大多是几年前的讨论,有人说见过飘写的字迹,有人说只是恶作剧,还有人贴出了几张模糊的照片&bp;——&bp;照片里的旧教墙面确实有红色的痕迹,但因为像素太低,根本看不清是什么。
就在她翻到最后一页时,一条发布于三天前的匿名帖子引起了她的注意。帖子标题是&bp;“307&bp;的秘密,飘写的真相”,内容只有一句话:“想知道飘写为什么出现?去旧教&bp;307,找一本蓝色封皮的日记。”
林砚的心跳突然加快。307&bp;教室,就是新生群里提到的那个有血字日记的教室。这个发帖人是谁?为什么会知道这些?她犹豫了一下,把帖子截图保存,然后关掉了论坛。
晚上,室友们都睡着了,林砚躺在床上,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旧教的影子、红色的飘写、蓝色封皮的日记……&bp;这些碎片在她脑海里盘旋。她不是个喜欢冒险的人,可作为新闻系学生的敏锐直觉告诉她,“夺命飘写”&bp;的背后,或许真的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就去看看,只是确认一下,要是没什么就回来。”&bp;林砚在心里对自己说。她悄悄起身,穿好衣服,拿上手机和手电筒,轻轻打开了宿舍门。
校园里很安静,只有路灯投下昏黄的光。林砚沿着主干道往旧教的方向走,越靠近那栋楼,周围的温度似乎就越低。旧教的大门虚掩着,推开门时发出&bp;“吱呀”&bp;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格外刺耳。
她打开手电筒,光束在黑暗的楼道里晃动。楼道里积满了灰尘,墙角结着蜘蛛网,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霉味。她扶着斑驳的墙壁,一步一步往三楼走,楼梯的木质台阶踩上去发出&bp;“咯吱”&bp;的声音,像是有人在背后跟着她。
到了三楼,林砚的心跳已经快得不行。她顺着走廊往前走,手电筒的光扫过一个个教室的门&bp;——301、302、303……&bp;终于,她看到了&bp;307&bp;的门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