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砚的指尖轻轻拂过画作的绢布,触感细腻得仿佛还带着百年前的温度。画中是青雾竹海的全景,晨雾如纱缠绕竹梢,而画面中央的古井旁,站着那位绿衣女子&bp;——&bp;苏婉清。她手持一支沾着墨汁的毛笔,正俯身对着井面作画,井水倒映出她的面容,竟与林砚在竹梢看到的&bp;“竹灵”&bp;一模一样。
更诡异的是,画中竹林的每一根竹子上,都刻着细小的符号。这些符号歪歪扭扭,既不像汉字,也不像他见过的任何民俗图腾,倒像是某种古老的密码,沿着竹节蜿蜒向上,最终汇聚到画面顶端的一朵完整绿梅上。
“这符号……&bp;难道是解开秘密的关键?”&bp;林砚将画作平铺在石室地面,借着火把的光仔细观察。突然,火把的火焰剧烈晃动了一下,画中苏婉清的裙摆竟微微飘动起来,仿佛有风吹进石室。
他猛地抬头,只见石室的墙壁上,那些刻着图案的石块开始发出淡淡的绿光,与井台花纹的光芒如出一辙。绿光顺着符号的轨迹流动,最终汇聚到画作上的绿梅处。刹那间,画作被绿光笼罩,林砚只觉得眼前一晕,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拉入了画中。
再次睁开眼时,林砚发现自己站在一片陌生的竹林里。这里的竹子比青雾竹海的更粗壮,竹叶呈深绿色,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梅花香。不远处,一位穿绿色长裙的女子正坐在石桌旁作画,乌黑的长发用一根木簪挽起,侧脸的轮廓与画中的苏婉清一模一样。
“婉清姑娘?”&bp;林砚试探着喊了一声。
女子回过头,眼中带着一丝惊讶,随即露出温和的笑容:“公子是何人?为何会在此处?”
林砚这才意识到,自己竟闯入了百年前的幻境。他定了定神,拱手道:“在下林砚,偶然误入此地,惊扰姑娘了。不知姑娘是否就是苏婉清?”
苏婉清点了点头,放下手中的毛笔:“正是。公子既来之,则安之,不如坐下喝杯茶?”&bp;她抬手示意石桌旁的空位,石桌上放着一壶刚泡好的茶,茶杯里飘着几片梅花瓣。
林砚坐下后,目光落在苏婉清的画作上。画的依旧是青雾竹海,只是画面右下角多了一行小字:“竹魂护井,梅纹指路,双玉合一,秘境可寻。”
“姑娘画中的文字,是何意?”&bp;林砚问道。
苏婉清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此乃守护古井之秘。百年后,若有持绿梅信物者来此,需寻得另一枚玉佩,双玉合一,方可开启古井深处的秘境。那秘境中,藏着竹林的生机之源,若被恶人所得,整片竹海将化为焦土。”
“另一枚玉佩?”&bp;林砚掏出怀中的绿梅玉佩,“姑娘说的可是与这枚玉佩配对的信物?”
苏婉清看到玉佩,眼中闪过一丝光亮:“正是。这枚玉佩乃‘竹魂佩’,另一枚为‘梅灵佩’,当年我将梅灵佩交给了一位值得信任的友人,嘱托他世代守护,待有缘人来寻。只是后来战乱频发,我与友人失去了联系,不知梅灵佩如今在何处。”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和呐喊声,苏婉清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是土匪来了!公子快随我走!”
林砚刚站起身,幻境突然破碎,绿光消失,他又回到了石室中。画作上的绿光渐渐褪去,只剩下那些刻在竹子上的符号依旧清晰。他摸了摸怀中的玉佩,心中涌起一个念头:苏婉清口中的&bp;“友人”,会不会就是守林人大叔的太爷爷?而梅灵佩,或许就藏在竹屋的某个地方?
想到这里,林砚立刻收拾好画作,顺着绳子爬出古井。此时天已微亮,雾气渐渐散去,竹林里传来清脆的鸟鸣声。他背着登山包,快步朝着竹屋的方向走去,心中既期待又忐忑&bp;——&bp;如果真能找到梅灵佩,或许就能解开秘境的秘密,也能弄清&bp;“竹灵”&bp;为何会指引他来此。
回到竹屋时,守林人大叔正坐在门口劈柴。看到林砚回来,他放下手中的斧头,脸上带着一丝担忧:“小伙子,你昨晚去哪了?我听到竹林里有动静,还以为你出事了。”
“大叔,我去井底的石室了,还发现了这个。”&bp;林砚掏出画作,递给守林人大叔,“您看,这画中的苏婉清,是不是和您太爷爷提到的绿衣女子一样?”
守林人大叔接过画作,眼神瞬间变得凝重。他仔细看着画中的符号和文字,手指在&bp;“双玉合一”&bp;四个字上反复摩挲:“这……&bp;这文字和我太爷爷留下的日记里写的一模一样!他说,当年苏姑娘交给了他一枚‘梅灵佩’,让他世代守护,还说若有持‘竹魂佩’者来寻,便将梅灵佩交出,共同守护秘境。”
“那梅灵佩现在在哪?”&bp;林砚激动地问道。
守林人大叔站起身,走进竹屋,从床底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木箱上着锁,锁上刻着一朵绿梅。他从怀里掏出一把小小的铜钥匙,打开锁后,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红色的锦盒。
打开锦盒的瞬间,一道淡淡的红光闪过,一枚与林砚手中一模一样的玉佩躺在里面,只是这枚玉佩的颜色偏红,上面刻着的绿梅是完整的&bp;——&bp;正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