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初现端倪(1 / 2)

当林岁安一行人带着一头野猪回到林家小院的时候,就不说老林家大大小小的惊吓跟后怕了。当天林老头被林老太追着骂了一晚上,后面死活也不同意林岁安他们继续上山了。

林岁安下山后也很后怕,现在他们年纪都还太小,虽然练武了,但是对付这种大型野物也是很难每次都能全身而退的。

一整个正月还是没有一点雪花。

起初,村里人还没当回事。

“不下雪也好,省得冻手冻脚的。”王麻子搓着粗糙的手掌,蹲在墙根下晒太阳,“这大冷天的,少受点罪。”

几个老汉也点头附和“是啊是啊!往年雪大,出门都费劲。”

可渐渐地,人们发现不对劲了。

桃花村外,那绵延起伏的麦田,失去了往年的银装素裹,只裸着一片刺眼的、死气沉沉的灰黄。

林老头在家里彻底坐不住了,带上几个儿子约上了村里相熟的几个老人一起往田地里去。

刚到田地的李三爷蹲下身,手指捻着干巴巴的土渣“坏了,这土,一点潮气都没有。”

旁边跟来凑热闹的几个年轻后生不以为然“三爷,您老别瞎操心,开春下场雨不就得了。”

边上杨老头脾气暴躁就开骂“你小子懂个屁,没雪护着根,地又干成这鬼样子,冻都冻透了。开春就算能缓过来点,底子也伤了。”

“没错,分蘖……分蘖不够啊!一颗麦子就长那么孤零零一根独苗,能抽出几个穗?穗头小得像麻雀蛋,籽粒……哼,秕谷罢了,碾不出几粒像样的粮食。”李三爷忍不住继续说。

“那……那收成……”边上的年轻人的声音有些发颤。

“收成?还有个屁的收成,最后能有三成都是老天开眼,赏饭吃不给大家饿死。”王老头忍不住骂上了一句。

几个老头又在田地里待了一会就都纷纷眉头紧锁往家走了。

路上大伯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爹,真的会旱吗?”

爷爷埋头走路没有应答,跟在后面的林二勇、林三勇面面相觑。

一行人刚走进小院,小刘氏就从堂屋出来,看了一眼一群人的神色,今天的小刘氏很有眼色的什么话也没说。而是喊上自己的大女儿春霞一起去灶间煮姜茶。

爷爷盘坐在炕头已经有一盏茶时间了,一句话不说。边上的林老太实在忍不住了“死老头子,有话就说,急死人了。”

“老大媳妇!”

“来了爹,您说。”小刘氏从灶间端来姜茶立马应道。

“去把家里人都喊来堂屋。”

“好的爹,您先喝点姜茶,我立马去。”小刘氏给春霞使了个眼色就立马出去。

人很快都来到了堂屋,连二房最小的林长宁也被抱来了。

这几天林岁安也没闲着,拼命的翻找着空间里面的资料,但是这个世界明显不是上辈子的那个世界,应该是属于一个平行世界。

林岁安也是在最近才弄清楚她现在所在的地方,应该是属于上辈子的河北。自己这辈子所在清河县应是属于定州,但是现在的国号为“燕”,建朝至今有一百五十年。蝴蝶的翅膀已经扇得面目全非了,历史事件已经没有参考价值了。

林岁安最近是很抓马的,上辈子自己对历史不感兴趣,上的历史课也都是应付考试,学过就忘的,能记住的都是比较经典的。现在要用的时候脑袋是空空的,空间里面准备最多的都是实用类的资料,跟历史有关的就那本上下五千年,但是内容有限,介绍都是很笼统的。

林岁安来到堂屋的时候,在家的人都已经都找好位置坐好了。也不怪林岁安来到这么迟,她忙着躲在茅房里面翻看资料呢!

林岁安赶紧找了一个角落坐好。

爷爷放下手中的茶杯,缓缓开口“明年的收成指定不行,最多也就能收上三成。”

“那爹,我们改种吧!种豆子!可行?”大伯提议道。

“嗯,东头那五亩,都改成豆子。虽然豆子产量低,但是耐旱,根扎得深,怎么都比麦子好。”

“但是现在河水还冻着,改种了也需要浇水,土也还硬邦邦,怎么也要等到化冻了才行。到那时都三月了会不会太迟了。”二伯还是说了一句。

“迟了就迟,总比颗粒无收的好。”爷爷还是坚持。

“老大媳妇,家里的粮食现在盘点出来了吗?”

“爹,整理出来了,现在咱家粟米有二十石,麦子还有四石,秫米七石,豆子有八石。杂七杂八的野菜干、葛根粉等加起来有三石。这些粮食足够我们一家人吃到秋收。”小刘氏立马应道。

爷爷因为小时候逃荒的关系,家里收上来的粮食从来没有卖过,每年年成好的时候,秋收过后他还会吩咐儿子们买些粮食在家里囤着。

“老婆子,咱家现在有多少存银。”爷爷沉思了会继续问。

奶奶回想了一下,“咱家自从老四考上秀才后,存银多了一些,现在有九十五两连带八百三十四个铜板。”

“行,老二、老三,你们明天去县城打听下粮铺的粮食价格都是多少,回来跟我说。如果现在粮价跟往年涨幅不多的情况下,先买五石的麦子回来。”

最新小说: 天崩开局:伪装神女我赢麻了 绑定破产系统,亏成千亿富婆 三国:从樵夫到季汉上将军 诸天领主 碎骨堕仙,从乱葬岗爬起杀回九重天 年代:母亲返城当天,我选择上山 嫁给一个小佐领(清穿) 佟贵妃只想修仙 铁匠烽烟 豪门团宠文里的背景板长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