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有了第一个,就有第二个。很快,林三勇就收了一小袋笋干、一包各种菜干、几十个鸡蛋。
等下回去县城,他并没摆摊零售,而是直接找到了相熟的小饭馆掌柜和杂货铺老板。&nbp;“王掌柜,您看看这笋干,地道的山里冬笋晒的,味道正不正?”
“李老板,这些菜干,用肉一炖,香得很。您买点去试试?”
饭馆和杂货铺正需要这些地道又实惠的食材货源,见林三勇送上门来,成色又好,价格比他们自己去批发市场进还稍微便宜点,纷纷要了货。那几十个鸡蛋,更是轻易就被一家早点铺子包圆了。
这一趟收购倒卖,扣除成本,林三勇又净赚了二十多文钱,几乎抵得上他小半天的卖货利润!而且过程异常顺利。
村民们自从知道林家三郎收零碎土产,村民们都很高兴。以前自家这些零碎土产卖不上价也懒得折腾,现在家门口就能换钱,简直是意外之喜。
林三勇的推车上,从此多了一项“收购”的功能,他不仅是个卖货郎,更成了一个连接乡村与城镇的微型“采购商”。他的收入也因此水涨船高,日子过得越发红火。虽然眼红的人不少,但是这不是什么挣大钱的营生,都是些辛苦钱,那些大户们也不会觊觎这点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