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开始时只添加一两成发酵料,慢慢增加到三成左右。她密切观察着猪的反应食欲极其旺盛,毛色越发油亮,粪便成型良好,尤其是原本消化稍弱的二号,再也没出现过软便。
更让她惊喜的是成本大幅下降。豆渣几乎免费获取,野豌豆蔓和水草取之不尽,原本被嫌弃的干草经发酵后也化为了美味。米糠和麦麸的消耗量减少了将近一半!
她的小册子上又添了新篇《发酵饲法秘要》,详细记录了各种原料配比、引子种类、发酵时间与成败现象。她还发现,不同的原料混合发酵效果更好,比如豆渣富含蛋白,野豌豆蔓提供纤维,麦麸则是极好的菌种载体。
偶尔有一两缸因密封不严或沾了油污而失败发霉,岁安也毫不吝惜地深埋处理,绝不敢喂猪。
林家猪圈飘出的淡淡酸香成了独特标志,村里人好奇问起,林家人只含糊说是给猪吃的特殊野菜糊糊。外人只当林家丫头瞎折腾,却不知那几口大缸里,正悄然进行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农业技术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