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世宁看到三人现在的模样,眉头微微一挑,一个个都容光焕发啊。
牛石头和牛铁蛋对魏世宁很尊敬,“魏元帅。”
魏世宁对他们点了点头,赫连和魏世宁对视一眼,魏世宁开口道,“现在是不是该称呼赫连可汗了?”
赫连沉默了一下,“今天是来感谢你的。”
“别,就算道谢了,借给你的东西可都是要还的。”魏世宁可不是在做慈善。
赫连“……”他也没说不还。
“我会还,按照之前说好的还。”
“不过还是谢谢你。”
毕竟即便会还,也不见得除了魏世宁之外,还有人会愿意把这些东西借给他。
而且是在他没有完全的把握可以成功的情况下。
魏世宁是在赌了,赌他会成功。
魏世宁确实是在赌,赌赢了接下来大夏的边关会安宁许多。
赌输了,这些东西也不算是白给,早晚得找突厥还回来。
只是还回来的形式就不是现在这样友好的形式了。
赫连和魏世宁聊了一会儿。
魏世宁和赫连都没有聊起那份协议如何签订,两人擅长带兵打仗,但并不擅长谈判的唇枪舌战。
这些还是交给自己国家中,有这方面才能的人来。
他们只做大概的规划,具体的细节,得等两边的文官坐下来好好谈,仔细谈,事无巨细地谈。
赫连就是带上两个孩子过来,顺便表达一下自己的谢意。
牛石头也真诚地向魏世宁表达了自己的谢意,还开口询问道,“魏元帅,你知道那位办报之人是谁吗?”
“如果不方便告诉就算了。”
牛石头这边准备了一份谢礼。
“想托元帅把这份谢礼给这位办报之人。”
“是我一个小侄子和他两个同窗。”魏世宁提及此,他也忍不住露出了一丝笑意。
赫连和牛石头都忍不住露出了一丝惊讶的神色,没想到那位办报之人和魏元帅居然还有这样的关系。
魏世宁淡淡地开口道,“如果办报之人不是他,我们军中恐怕还真没有人去买报纸,看报纸。”
魏世宁说的也是实话,就军营的士兵们,还真没几个在报纸出来之前去看一些文字性的东西的。
每天训练累了,倒头就睡,休沐时也只会去城池中去找点吃的,喝点酒什么的,让他们去看书,基本不可能。
甚至那报纸就没有卖到边关来。
因为边关这边没有宋家的书坊,报纸还是魏世宁从其他地方买来的。
这些事他也上报了陛下,只要小侄子要入朝为官,这些都是有用的。
像他小侄子这样的,人还是一个秀才,还在书院读书,身上的功绩怕是有些入朝许久的官员都比不上。
真不知道那些一天不作为的官员看了亏不亏心。
魏世宁都想着等小侄子入了朝廷,让那些一天不作为的官员好好看看,他们是多么的没出息。
“石头你这份谢礼就收回去吧,他们三个好友一起办的报,你的谢礼单独给谁都不好。”
牛石头确实没想到办报之人并非只是一人,是他考虑不到位了,之后有机会他再把这份谢礼补上。
突厥和大夏成为友好国之后,他想来大夏拜访,想来不算是难事。
“你小侄子叫什么?”赫连问道。
“黎诉。”
“为什么姓黎?”
“他是我弟弟的义子。”
赫连瞥了魏世宁一眼,“看你这嘚瑟模样,我还以为是你儿子呢。”
“你是打仗的时候打到脑袋了吧?我一直说都是我侄子,可没说是我儿子。”
牛石头和牛铁蛋“???”你们一个大夏魏元帅,一个突厥可汗,你们看看你们现在说的话符合你们的身份吗?
“哦,反正就不是亲侄子呗。”赫连又继续道。
魏世宁“……”
魏世宁盯着赫连道,“给你的粮食,加倍还我。”
“我们可是白纸黑字的写下了的。”赫连面不改色。
魏世宁继续道,“你懂什么?虽然不是亲的,但是和亲的没区别,连给你们那酒都是我小侄子的。”
“其中的好,你这个外人不懂,也正常,我就大人不记小人过了。”
牛石头和牛铁蛋陷入了迷茫,有点恍惚,这是他们认识运筹帷幄,威风凛凛的魏元帅和父亲吗?
赫连走了之后,魏世宁还自己默默地说了一句,“就是和亲的没区别。”
说起来,等小侄子入朝为官了,他们魏家可算是有一个在朝廷当文官的了。
当年魏家可是把希望寄托在弟弟身上的,奈何弟弟不愿意在朝着当官,就想捣腾他那个格物。
现在魏家都是武将,全家凑不出一个文官。
家中小辈也是,一个个读书都不太行,都想着要来军中历练。
让读书就恹恹的,但只要说让他们去军中历练,就生龙活虎了。
魏家也就出了一个魏世安是读书有天赋的,奈何魏世安不愿意在朝中当文官。
魏世宁现在又把希望放在了黎诉身上。
小侄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