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甲骨文(2 / 4)

你知道铜器的下落?”

马钰摇摇头,说道:“我也不知道铜器的下落,但在战火降临前,我家长辈找到了关于疑似殷商文字的线索。”

“什么?”这下不只是宋濂,就连朱标都惊呼出声。

隔壁的马皇后也差点喊出声来。

殷商文字?我没听错吧,这怎么可能?

现存最古老的书籍是《周易》,传说为周文王所写。

不论传说是不是真的,都说明一件事情,我们能看到的书籍,成书时间最早的也就是西周时期。

西周之前的书籍是什么样的?没有人知道。

之前的文字是什么样的?也同样不知道。

人们对西周之前历史的了解,全部来自于西周以后的人编写的书籍。

如果马钰说的是真的,他家长辈发现了殷商文字,那对新生的大明来说,意义可就太重大了。

就这么说吧,不亚于找到了传国玉玺。

只要想一想就知道,殷商文字已经消失数千年,为何不早不晚偏偏在大明创建后现世?

什么叫天命?这就是。

啥?你说他家长辈发现殷商文字的时候还是元朝?

来人,拖出去夷三族。

还有人说是元朝时期发现的吗?

总之,如果殷商文字是真的,那必须也只能是大明建立后发现的。

此时她哪还坐得住,从椅子上站起来回踱步,恨不得冲到牢房去追问事情的真假。

朱樉则一脸懵逼,啥情况这是?

不就是殷商文字吗?宋濂那老头激动也就罢了,娘亲你为啥也这么激动啊?

莫非您老人家的先祖,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

另一边,反应过来的朱标激动的道:

“马兄,此言当真?”

马钰郑重的道:“真的,根据我家长辈留下的线索,十有**能找到踪迹。”

宋濂也顾不上礼仪了,一把将朱标扒拉到一边,追问道:

“什么线索?”

看着一个踉跄差点摔倒的李文,马钰差点笑出声来,干咳一声掩饰情绪,说道:

“我家长辈研究发现,那几尊铜器应当是殷商祭祀用的礼器。”

“由此他联想到了礼记上的一句话。”

“祭服敝则焚之,祭器敝则埋之,龟筴敝则埋之,牲死则埋之。”

朱标也没有责备宋濂的意思,他完全能理解对方为何如此激动。

因为他自己也同样很激动,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答案。

只是听到马钰搬出礼记中的话,他不禁再次疑惑。

这句话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礼服破了、旧了,或者用过之后就要烧掉。

礼器加工的时候残破,使用的时候损坏,或者使用过之后,就集中埋起来。

祭祀用的牲畜,也要埋起来。

这和殷商文字有什么关系?

宋濂毕竟见多识广,马上就猜到了真相,兴奋的道:

“你家长辈找到殷商埋礼器的地方了?”

马钰不禁暗赞一声聪明,点头道:

“如果礼记的记载没有错,那就代表着古人会将大量祭祀用的礼器掩埋在地下。”

“而龟甲、铜器一类的东西,可以埋藏千年而不腐。”

“就算桑海桑田,导致大部分埋藏礼器失踪,也必然会有一小部分遗留下来。”

“有了这个发现,剩下的就是如何寻找古人埋藏礼器的地方了。”

一个惊天发现马上就要揭晓,宋濂激动的呼吸都变粗了:

“如何寻找?”

朱标也紧紧盯着马钰,生怕他说出不知道这三个字来。

隔壁马皇后也竖起了耳朵,以免遗漏任何一个字。

只有朱樉非常不爽,这小子磨磨唧唧故意吊人胃口啊,真想冲过去胖揍他一顿。

马钰很满意这个效果,故意停顿了一会儿,将他们的胃口给吊足了才说道: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天是非常重大的活动,一般只会在京畿附近举行。”

“我家长辈就翻阅史书,确定夏商的京畿所在。”

朱标忍不住插话道:“可是史书对夏商的京畿,只记载了一个大致方位。”

“偌大的地方,你家长辈如何能找到埋藏礼器的地点?总不能掘地三尺吧?”

宋濂也疑惑的点点头,这么大的范围怎么找?

真要是雇佣大量人去掘地三尺,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悄无声息。

马钰心中暗暗给朱标点了个赞,这个话接的太好了,满分。

“所以我家长辈就另辟蹊径,从另外一个地方入手。”

朱标成功化身捧哏,恰到好处的问了一句:

“哦,什么地方?”

马钰说道:“龙骨。”

朱标疑惑:“龙骨?”

马钰解释道:“龙骨是一味药材,由埋藏在地下的大型动物骨骼制成,埋藏的时间越久药效就越好。”

到了这会儿,宋濂哪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

祭天的时候会将卜辞刻在动物骨骼上,用完之后埋藏。

那可不就是效果最好的龙骨吗。

药材铺会大量收

最新小说: 余温 夏油教主想被姐姐救赎 诱她入笼 心机反派又在哄我做任务 [封神]你们怎么都不是人啊 溺茉[破镜重圆] 清枝 九零:全家白眼狼,真千金重生,不原谅 公路求生,从破旧三轮开始 COS富江后在横滨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