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告(2 / 3)

语不断。侍女们捧着精致菜肴鱼贯而入,虽移居别宫,但宫中太上皇惯用的太医与御厨一并都迁来此。后妃与未成年的皇子随行,在仁智宫中用度不减。少了政务烦忧,太上皇的日子怡然自得。这万里江山,他放心交到祈安手中。今日单是家宴,并不如何讲究排场。

太上皇与姚皇后入座,吩咐殿中无需太多人侍奉。顾宁熙坐于陆憬身畔,赴宴前她好生装扮了一番。孙姑姑为她择了一件绯红色绣如意牡丹云纹的锦裙,墨发挽作飞天髻,配了一对赤金嵌红宝的流苏牡丹发钗,再点缀几朵珠花。绯红的颜色不会喧宾夺主,又足够鲜亮喜庆,更衬得她明艳动人。

太上皇愈看儿媳愈满意,祈安这小子有福气啊。他记得自己从前在御书房中还召见过顾宁熙,是个进退有度、落落大方的聪慧孩子。虽说祈安的婚事定下得最晚,但常言道好事多磨。这小子眼光好运气更好,选了个满京都最漂亮的女郎作皇后。

顾宁熙依着规矩用膳,时而答几句太上皇和太上皇后的问话。相较之下,陆憬反而受了冷遇。

姚皇后打量面前这对年轻的小夫妻,这两个孩子缘分不浅,也愿他们能够更圆满些。

她笑着对陆憬道:“元乐将一辈子都许给你了,你可要好生待她。”“儿臣明白。”

姚皇后笑容欣慰,祈安这孩子也是知道该如何爱人的。十一月十六,安养于仁智宫、久不问政事的太上皇正式下诏,为皇帝选立宣平侯嫡女为后。

立后的圣旨一夕之间传遍整个京都,在世家间激起千层浪。“奉天承运皇帝,诏曰:1

朕承天命,临御四海,念及太上皇托付之重,子嗣绵延之基,当择贤淑以配君王,正后宫而安邦国。朕观宣平侯顾氏嫡女宁熙,毓秀钟灵,禀性慧敏,幻耽经籍,博通古今。于《易》能穷变化之理,于《春秋》可明褒贬之旨,援笔属文则雅赡闳深,论事析理则洞彻精微,有经纬之才,具匡济之识。3非但淹贯书史,更能体天格物。察民情则知稼穑之艰,论治道则晓教化之要,识见宏深,非独闺阁所囿。如此才德兼赅,允为中宫之选,可翊赞皇猷。今特册立顾氏宁熙为皇后,正位坤宁。望其入承宗庙之祀,出赞庶政之宜,以通识辅君王,以慧心厘内治,共凝庶绩,永固鸿基。布告天下,咸使闻知。"<3

京都世家皆知,宣平侯膝下只一位嫡女,已许配齐国公府。而顾氏宁熙的名讳,分明就属于顾家那位惊才绝艳的二郎君。一时间满城的目光咸汇聚于此,陛下册立宣平侯嫡女为后,所有人都不知该先好奇新后的身份,还是好奇她与陛下间十几年的恩怨情缘。各方消息传得沸沸扬扬,在三省为官的有心人已经发觉,原属于顾家二郎君的工部郎中一职已另有人顶上。

十一月十六当日,亦有人目睹宫廷礼官浩浩荡荡前往宣平侯府宣旨。而顾家二郎君这几日再未登朝堂,不少与她相熟的同僚对她的样貌自然印象颇深。那是何等的惊艳绝俗,令人见之忘俗。又有人在那圣旨上做文章,“有经纬之才,具匡济之识”“察民情则知稼穑之艰,论治道则晓教化之要”“识见宏深,非独闺阁所囿”,行文间极具溢美之词,非赞誉一般的闺阁女儿家。

小半日的工夫更有人翻出旧事,顾家二郎君顾宁熙诞生的契机,恰逢宣平侯长房迟迟无子,二房对爵位虎视眈眈。

一言以蔽之,一道道证据皆指向一处,顾家二郎君实为侯府嫡女,她是女扮男装在朝为官!

宣平侯府胆大妄为,乃欺君犯上!

可没有人敢拿此事说项,太上皇作主,陛下颁下的立后圣旨还不够说明一切?

所谓“欺君”,可大可小。只要君主不降罪,又谁敢越俎代庖?京都世家们望风而动,在宣诏官离去后,与顾府交好的姻亲、故旧纷纷登门道贺。接着无论交情深浅,侯府门前数日间宾客络绎不绝。原本陛下登基,宣平侯府作为蜀王旧党,在朝备受冷遇。不少世家都心照不宣地断了与顾府的往来,哪里能想到侯府有这般否极泰来的一日。亏得宣平侯府在与齐国公府定下婚约时,他们多少道贺过,眼下登门还不算太突兀。

毋庸置疑,天观元年的这个冬日里,京都风头最盛的必定是宣平侯府。一月来侯府双喜临门,先是十二月初五顾氏嫡长女出阁,风风光光嫁入齐国公府。而等到十二月二十四,帝后大婚,宣平侯府更是要出一位中宫皇后。不同于世人以为的安心备嫁,辞了官职的顾宁熙依旧出入自由,随心所欲。宣平侯不敢拘束她,有什么话还得通过孟夫人委婉去传。“你这绣的都是什么图样?”

孟夫人横看竖看,说不出所以然来。

惯来女儿家出嫁,要亲手给夫婿绣一件东西以表情意。她和侯府最好的绣娘们轮番教导,紧赶慢赶半月,最后只得了这么一件荷包。图样都已绣了大半,仍旧看不出是花草还是山水。对着母亲和绣娘们的目光,顾宁熙心虚地笑了笑:“明日再继续罢。”今日天色晴好,她早就吩咐人备了车驾,要去齐国公府看望阿姊。阿姊出嫁十日,熟悉过国公府事务,应当有闲暇见她。侯府的马车太过惹眼,顾宁熙有宫中暗卫相随,无需侯府护卫。孟夫人放她去了,大姑娘成婚,姊妹二人说些体己话,探讨些夫

最新小说: 1992 矿场家属院 被年代文大佬上门提亲后 上昆仑 星际神考:华夏卡牌杀疯了 十九世纪换嫁情缘 与太子爷当年那些事 贵妃娘娘万岁 我在港娱吃瓜看戏 不可告人关系 我的牧场物语画风不太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