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公主
午后的暖阳满溢寝殿,锦帐间光影跃动,静谧而又平和。顾宁熙舒舒服服从睡梦中醒来,转眸时便见到了守于榻旁的人。他合眸小睡,眉宇间透出淡淡的疲惫。
阳光洒落在他发间,他束发的紫金冠蕴着明澈的光泽。顾宁熙仰眸望了他好一会儿,不过稍一动作,他便从浅眠中醒来。“陛下昨日一夜未睡?"顾宁熙猜测。
陆憬眸中却先染了欢喜神色:“怎么不早告诉朕?”他伸手去抱心上人,顾宁熙轻翻了个身,仰首枕于他膝上。她振振有词:“怕拖累陛下的一统大业啊。”她眸中促狭,陆憬修长的指温柔抚过她润泽的面颊。他也笑道:“一统大业暂缓了。”
他一夜考量,元乐言之有理。纵然他有把握直捣突厥王庭,攻下漠北,但一时之间大晋难以全盘掌控突厥领地。
倘若突厥余部隐于大漠山林,频频侵扰,更会有卷土重来之势。纵然当下的战机十年难遇,但从长远而言,静等突厥进一步内耗更为上策。一场朝堂风波消弭,顾宁熙唇畔漾起清浅笑意。她便知道,他会做出正确的决断。
陆憬低首碰了碰她的额间,语气温和:“睡了半日,可饿了?”午膳一直备着,今日的樱桃肉烹制得甜了些,顾宁熙只动了一筷子便弃之不用。
好在膳桌上还有一道乌梅排骨,膳房又新送了两盅山楂羊肉羹来。顾宁熙口味变了不少,胃口不好不坏,执银箸挑了些自己喜欢的菜式。候于偏殿的李太医来为皇后娘娘诊了平安脉。皇后娘娘初次有孕,,腹中怀的兴许就是未来的大晋之主,李太医深知自己肩头责任重大,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
陆憬新从御医署调拨周、吴二位太医,命他们从旁协助李太医。离坤宁殿最近的泰安宫中腾出两间宫室,专供御医轮值时住下,以备不时之需。
坤宁殿库房中本已存了不少珍奇药材,半个时辰的工夫又送入大半,宽敞的库中几乎堆放不下。
陆憬一条条吩咐下去,犹嫌自己做得不足,顾宁熙甚至都来不及插一句话。他丝毫不见一夜未睡的疲累,好半响殿中安生下来,顾宁熙督促道:“政务可处置完了?”
“并无要事,明日再发还也是一样的。”
陆憬将掌心覆于顾宁熙小腹,难以言喻的欢喜充盈心间。他和元乐之间,有了血脉相连的孩子。
是他们的孩子。
等到顾宁熙有孕三月胎象平稳时,陆憬往仁智宫中请安,才亲自告诉了父皇与母后这一消息,同时昭告天下。
缠绵病榻多时的太上皇喜出望外,他的儿子们中,除了太子与豫王各有一双儿女外,其余儿子都还没有好消息。<1最疼爱的儿子有了子嗣,太上皇当然爱屋及乌。更何况皇后这一胎意义非凡,能大大安稳朝野之心。
他登时来了精神,当即便命人取来厚厚一册字书,要与祈安一同商议皇孙的名字。
当初恒儿膝下长子出世时,便是他取的姓名。姚皇后则向陆憬叮嘱了一番心得,交代他要好生照料有孕的元乐,也不必太过紧张。
仁智宫中欢声笑语不断,因舟车劳顿,顾宁熙今日并未前来。太上皇很能体谅,源源不断赐了好些物件,还寻出了一方压箱底的和田玉,命内廷给未出世的皇孙打造一块平安玉佩。
暑气渐盛,顾宁熙小腹日渐隆起。时值六月,关中一带风调雨顺。坤宁殿中,顾宁熙方饮完清苦的安胎药,接着吃剩下半碟果脯。孟夫人时常入宫陪她,原本顾宁熙想留母亲在宫中住下,省得来回折腾。但孟夫人守着宫廷的规矩,要等到女儿月份再大些才留居宫中陪伴。她不想给女儿留下恃宠而骄的话柄,日后遭人指摘。
顾宁熙劝不动,顺了母亲的心意。朝中有要务时她才登临朝堂,多数时候都在后宫静养。偶尔闲来无事,顾宁熙还在宫中做些刺绣。孟夫人看她绣了半月的一件小肚兜,用料都是极为考究的,摸着柔软熨帖。就是熙儿的绣工无甚长进,不过都是为人母的一份心意,可以慢慢来。孟夫人还想起前两日陛下赐膳,她见到陛下腰间佩的一枚香囊,那刺绣一看就是出自熙儿之手。
肚兜上的绣样渐渐成形,孟夫人今日瞧着天青色的布料上,熙儿绣的依稀是一朵莲花。
她不免紧张:“你腹中已知男女了?是哪位太医把的脉?”顾宁熙笑道:“孩子才四个月呢,太医诊不出来。”但她总觉得是个女儿,想着先绣些作准备。孟夫人舒口气,虽说生儿生女都好,但她还是盼着熙儿头一胎能是个儿子,如此熙儿便能彻底坐稳皇后之位。等将来皇子长成,熙儿也能有依靠。一旁的书案后,顾宁婉正核对着后宫的账目,闻言笑而不语。受陛下所托,顾宁婉暂时接过了后宫的宫务。如今她在礼部与后宫两头跑,忙起来时便留宿于宫中。
她明白孟夫人的担忧,但熙儿可是掌政的皇后。旁的不提,举朝除了她,还有谁能劝动陛下暂缓出兵突厥?
哪怕没有皇子,熙儿本身就是自己的依靠。这番话她们二人没有强劝,孟夫人认了大半辈子的念头,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更改的。
况且,也没有必要非得迫她接受。
快到了顾宁熙午睡的时辰,孟夫人惯例在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