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冥中(1 / 3)

两天前。

平溪渡口,一艘客船缓缓靠岸。

“往前往前!别撞着了!”

正逢雨夜,江边视野昏暗。船工小心操舵,岸上人高声指挥,两相配合,总算下碇停船。

泊船在岸,船主快步走向船舱。

只见舱房内,一道身影独立窗前,身姿挺拔,宛若修竹。

船主在门外停步,殷切道:“沈公子,平溪到了。现在就搬行李么?”

舱内并未点灯,映着靛青的天色,那人侧身颔首,眉目疏朗,语气和煦。

“有劳船主。砚山,你去安排。”

角落打盹的小厮砚山一骨碌站起,连声应是,推着船主出了门。

沈不器收回视线,透过舷窗,远眺着江雾中朦胧的桐江,心头几许怅然。

——原来这就是老师笔下“山滚碧涛、水生幽林”的平溪。

只是山光水色犹在,故人昔年踪影,却早已消逝流水中了。

五年前,一桩东宫巫蛊案震惊朝野。

沈不器的老师,时任翰林院学士的李昌唯,也被卷入这场风波。

那时沈不器不过十三,回原籍南京乡试,考中解元,轰动一时。

待他春风得意返程回京,却只得到老师的死讯。

三年后,不顾祖父沈世丰反对,沈不器执意参加了会试。会试过了,殿试又被点为探花。而后入仕翰林、当选编修。

他成了大齐立国以来,最年轻的探花郎。

此般际遇,就算在书宦传家的沈家,也算是独一号的官资清贵、前程无量。

直到今年年初,朝中提起新立储君一事,当年那桩巫蛊案又被翻了出来。

风言风语有如原上之火,很快烧到了死去的李昌唯、与他唯一的学生沈不器身上。

朝局诡谲,京城风雨欲来。就在此时,绍兴林家忽然传来消息,沈不器的外祖母去世了。

几日后,沈不器向翰林院递了折子,请辞五月,回乡丁忧。

时人虽以孝为重,可多循父孝、母孝,特意为外祖母回乡奔丧、停职数月的,并不多见。

更何况这位外祖母是继室出身,入门时沈不器生母早已出嫁,与他既无血缘、也不甚亲厚。

如此看来,这番时机恰好的请辞,不免有些借机避开朝局纷扰之嫌。

可只有沈不器知道,五年来,他没有一刻不想为老师翻案。

若非祖父以死相逼,他绝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京城。

好在老天总是公平。

他回到绍兴,郁郁苦闷之时,竟意外得知老师多年前客居杭州的宅子里,仍保存着他年轻时的几箱书画手札与衣衫旧物。

得知此事,沈不器满心激动。

当初李昌唯被抄家,京城家中一应书画都被带走,至今还压在诏狱,不知何日才能重见天日。

没想到,老师昔日手稿,竟还封存在杭州。

他在绍兴守孝,不便奔波异地,只能托人偷偷寄来。

小功亲孝期五个月,他足不出户,将破朽发霉的书页一一整理修复完毕。

三箱书画,写尽了李昌唯从弱冠到而立的悲欢离合。

这十年间,他经历了年少中举、娶妻生女的风光欢喜,又接连遭遇独女被拐、妻子病逝,从此磨了心气,锁了宅子,孑然一人离开杭州。

沈不器读完,恍若隔世。

他总算明白,为何这些年来李昌唯始终不肯娶妻生子,宁可孤家寡人大半生,就连死后为他摔盆打幡的,都只有沈不器一人。

除却巫山不是云。

除却巫山不是云啊……

三月南下绍兴,而今已然八月末,孝期结束,他是时候返程归京。

沈不器的舅舅在浙江都司任佥事,对他很是上心,早早就备好了舟马护卫、成箱的赠礼,还特意选了林家一个小辈作陪,要亲自将他送到京城才安心。

可沈不器委婉推拒了,只说他轻装简行、可以快些赶路,大件行李待日后再差人送来便是。

辞别林家,他表面走水路北上回京,可刚出绍兴,他便另寻客船,往金华府的平溪来了。

多年前,李昌唯曾携妻女来到平溪。

此地临山近水、民风淳朴,他们在此小住半月,游山玩水、访古寻碑,还曾在山中一间佛寺墙上题诗一首。

而从平溪回到杭州不久,他的女儿就被拐走。

一家三口在平溪的那段寻常日子,仿佛黄粱一梦,醒来,便也散了。

此去经年,得知那段往事,沈不器也想循着老师的脚步,看看平溪,看看他所寻访的碑石,看看他亲手题过的诗。

“少爷,行李都搬好了。”

砚山在门外催促,沈不器从回忆中抽身。

“那便走吧。”

刚下船,渡口上雨势渐大,管事万大将行李搬到草棚避雨,砚山前去路边赁车。

沈不器站在一旁,同船主约好,三日后再来接他上京。

他们主仆三人衣衫虽朴素寻常,可行事作态都不似寻常人家子弟,出手也阔气。

北上京城又是笔大生意,船主脸上笑开了花,态度更加殷勤,连连弯腰应是。

二人刚

最新小说: 818彭格列那个绿灯戒指 [足球]舍瓦的热恋 沧安录 执掌天下 反着弹幕套路走,天命之女杀疯了 玄学老祖爆大瓜,霸总全家心发慌 御兽,我的情报每日刷新 贪玉 江南裁缝日志 前男友们带球跑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