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1 / 3)

第71章第七十一章

沈念之一一应下,看着那一张张小脸,皆是西北儿郎,有的脸颊冻得通红,有的耳尖裂了口子,个个却坐得笔直,眼里透出难掩的好奇。她扫过人群时,看见了坐在末席的小哑巴。少年身形瘦削,一身衣裳虽简单却打理得整洁。他安静坐着,目光专注,灰色的眸子望向她时带着与年纪不符的沉静。这一幕,恍然竞有些感人。

她刚要继续开口,就听前排一名扎着小髻的男孩抬手问道:“夫子,这位大哥哥怎么也要来上学?他那么大了还不识字吗?”沈念之被他逗笑了,走到小哑巴身边,伸手轻轻敲了敲那少年的桌案,道:“他呀,是从远地来的,家乡不讲汉话。你们不也一样,小时候也不会认字么?孩童们恍然,纷纷点头:“那我们以后教他!”沈念之笑了笑:“也许用不了你们教,他学得比你们还快。”说罢,便继续讲授。

学堂内,炉火正旺。

阳光透过窗纸洒进来,映着屋中一张张稚嫩的面孔。孩子们围坐在矮矮的案几前,桌上摊着薄纸,蘸着墨的小笔正一笔一画地写着方块字。沈念之身着深青色襦裙,披着旧日在沙州裁制的细毛斗篷,坐在讲席前。她容色宁静,声音温柔,指着案几上的字道:“你们今日学的是自己的名字,这个字一-是′家'的′家’。有屋,有豕,是为家。你们日后就算住在军营里,也是在家,要记得自己姓什么,叫什么。”有孩童认真地写下"石”、有的写"木",也有个小姑娘偷偷抹着纸上的墨,说:“夫子,我写歪啦。”

沈念之不恼,反而走上前,笑着将她的小纸翻过来:“再来一次。不怕错,肯写才是好的。”

小哑巴坐在后排最角落的位置,抱着小笔,小心地一笔一划写下了“阿”字,他写得慢,却格外认真。

“写得不错。“她微微点头,取起桌上的纸,提笔蘸墨,在上面勾画出两个字:“兵法。”

众人抬头。

“今日说字,也说一个故事。"她声音不急不缓,带着讲书人的沉静与节奏。“春秋时,齐国有一位名将,姓田,名穰苴。他出身士族,却因屡败敌军,被国君召见。他说了一句话-一将不可不知兵,意思是带兵之人,不能不懂兵法。”

“后来,他亲自写下兵书十三篇,又严整军纪,曾经一夜之间整顿齐军,斩了丞相亲信,只为治军如铁。”

学堂安静了片刻,几个孩子眨着眼,似懂非懂。沈念之继续道:“兵者,诡道也。上阵杀敌不光靠力气,还要靠脑子。你们将来都是军中子弟,记住今日之言一-一个懂得思考的将士,比十个莽夫更可敬。”

这话一落,坐在角落里的小哑巴忽然抬起头。他神情依旧寡淡,却不知为何,目光极亮地落在她的身上。

沈念之不动声色,有提笔在新的纸上写下一行字:“勇不敌智,智不离心。″

下课前,有个孩子小声问她:“夫子,那个田将军最后打赢了吗?”沈念之挑唇一笑,眼神带着一点狡黠:“打赢了。但他赢的不是敌人,而是君王的心。”

说完,她合起案上的书简,朝众人拱手轻道一句:“今日便到此。回去好好练字,明日我要查字帖。”

孩子们齐声应“是”,声音稚嫩,却极为响亮。日头偏西,课业渐毕。沈念之收拾了案上书简走出小院。刚一推门,便看见院门外立着一道熟悉的身影。女子衣着略显寒素,却极整洁。她披着一件月白披风,发间只簪一支细钗,正站在冬日的阳光中,神情忐忑却含着些许欣喜。“姐姐。”

沈忆秋声音轻,唤得极小,却仿佛用尽了全身的气力。她一步上前,竟伸手抱住了沈念之。

沈念之一愣,手抬了起来,却始终未落下。她身子微僵,只道:“你怎会来此?”

沈忆秋放开她,眼眶泛红,却努力压着声音:“你的事……我与殿下--不,李珩,都听说了。还好你如今…好端端地站在这里。”沈念之听着她口中“殿下"二字,又纠正成“李珩",目光微动,却没打断,只问:“你们如何到了瀚州?”

沈忆秋道:“圣上登基后,将他贬为庶人,说是因他曾派人刺杀过李瑜。他被囚禁在府中,多亏苍大人暗中送信,说你在瀚州,让我们速离昭京。”“这一路……几经辗转,还是苍大人派人护着我们。今日方才抵达雁回城,顾将军说你在此开了私塾,我便来寻你,他们二人在府中议事。”“苍大人?“沈念之目光微凝,“你说的是苍晏?”沈忆秋似乎察觉失言,顿时抬手掩唇,低声道:“这件事……顾将军不许我告诉你。”

沈念之站在原地,心底一阵莫名的沉静。

小哑巴肩头的阳光极轻,他抱着一沓沈念之誉写好的书页,自书舍中出来,远远地,就看见了那道熟悉的身影。

沈念之走得极快,衣袂翻飞,神情凝重。

她身侧一名着汉服的女子亦步亦趋,眉眼间与她有几分相似,语速极快,却始终唤不回沈念之一眼回望。

小哑巴脚步一顿,抱着书页的手不自觉收紧,他迟疑片刻,终还是悄然追了上去。

行至都护府后,沈念之刚走到前厅,一阵熟悉而低沉的嗓音传来一一“……陆长明因密谋通

最新小说: 你一小黄毛,咋就族谱单开了? 病态日记 玄黄鼎 在外修仙的长姐回来了[七零] 陈钧的秘密 我们木叶风俗是这样的 这个李云龙参加了抗美援朝 邪帝嗜宠:废材小姐她傲世九霄 天降竹马是操作系 当我们建设大唐[贞观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