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第七十四章
叫了几声,霜杏并未醒来。
她翻身下床,披上外袍,走到案几前,随手取了根丝带将头发束起,鬓发未理,鬓角却有几缕碎发随意垂落。
风还在窗外游走,带着一股入夜的清寒。
她推开院门,踏着廊下的露水,一路快步往东廊而去。那是小哑巴的屋子。
夜深人静,府中无人行走,她几乎是悄无声息地走到他门前,抬手敲门一一“咚、咚、咚。”
屋里传来一阵悉悉索索的动静,小哑巴脚步仓促地踩在木地板上,伴着一声"吱呀",门被拉开一条缝。
少年顶着半张还未完全清醒的脸探出头来,眼里还有几分迷蒙,刚想抬手揉眼,一眼便看见沈念之站在门外。
他惊得一滞,几乎本能地张了张口,差点脱口出声,却在最后一刻死死咬住舌尖,迅速低头掩住神情。
沈念之盯着他看了片刻,低声问道:“你可知道,去瀚州东北边境的路?”小哑巴怔住,犹豫了一瞬,慢慢点了点头。“那一带你熟悉么?”
他又点头,这次更用力些。
沈念之抿了抿唇,眼神沉静:“那就换衣裳,带我去。”她转身站在屋外的石阶上,声音带着罕见的急迫:“我做了一个很不好的梦……而如今已经第四日,他还未归来。”话音未落,小哑巴也将外衣披着打开了门,他一边走一边系着扣子。二人走出老兵住的院子,沈念之一言不发地翻身上了马,紧了紧披风,眼神望向北门的方向。
小哑巴也紧随气候,此时他已经穿得严严实实,眼里却泛着一点复杂的光。他一手扶缰,一手做了个"可以"的手势,点头。沈念之轻轻扬了扬下巴:“带路。”
二人策马冲出内院,马蹄声在空旷的夜里敲得人心紧促。雁回城北门开启一线缝隙,是守夜士兵认出了顾行渊的人才放行。他们未敢多问,只默默看着那一骑一马渐行渐远,消失在瀚州边境夜色的尽头。夜色沉沉,月光斜斜地洒在黄土高原上,天边挂着一轮弯月,清冷如钩。小哑巴领着沈念之出了雁回城后,未走官道,而是沿着一条被风雪多年掩埋的小径穿行。他骑在马前,偶尔侧头朝她示意方向。沈念之裹着披风,身上是雁回城百姓的穿着,外层加了防风的皮裘,风钻进来还是冷,但她一句都不肯多说。
两人几乎一夜未语。
月影拉长,脚下土地起伏,越往东北行,山势越发峻峭,黄土裸露,枯草稀疏。
路旁时有老旧的烽燧废墟,断壁残垣斜立在原野上。行至一处高坡,天色将明未明,小哑巴忽而勒马停住,回头看她,做了个“下马看一看"的手势。
沈念之翻身落地,走近他所站的地方。
是片战场遗迹。
地上有零星兵刃残留,还有折断的弓箭插在冻土中。风过之处,一缕缕灰白的纱布被卷起,似是军中旧旗角被撕碎后吹落。土坡一线,还能看出骑兵疾冲时踩下的辙印尚未褪尽一一
“这里……“沈念之蹲下身,捡起一块半截的乌金箭羽,低声道,“是之前的战阵。”
小哑巴点点头,又掏出一枚奇形令牌递给她。那是他方才从土坡另一头捡来的。
铜色发黑,其上纹路繁复,中心是一枚小小的三角鹰印,沈念之没见过这样的东西。
她定定看着,眼神一动:“这个我在雁回城没见过,应该不是赤羽军的,应该是北庭留下的。”
她捏紧手心,眉头轻蹙:“看来顾行渊他们在这里碰了一架。”小哑巴也不知,只是沉默地望着远方。
晨光初亮,一缕微白的天光慢慢拂上大地。沈念之忽然道:“我们继续往前。”
她目光一凛,眼中不再是焦急的女儿心,而是那一点点沉冷的锋芒。“我总得亲眼看见他才安心。”
小哑巴点点头,翻身上马,继续引她往更北的方向去。西北天边染了晚霞,暮色沉沉,像一块旧锦被夕光染透。沈念之策马奔行,一路风沙扑面,鬓边碎发贴在脸侧,她不顾这些,只望着那前方营火点点的方向,眼神一寸寸亮起来。远处丘地之后,一抹赤羽军的旗帜在风中猎猎招展,她下意识夹紧马腹,马蹄加快,一路直奔营前。
营地正中,顾行渊手腕缠着白绷,甲衣半解,站在一处简易军图前,同几名将士低声交谈。火光映着他侧脸,眉峰微蹙,目光清冷,身后数名副将肃立,皆神情凝重。
这时,一名年少的亲兵忽然抬头,猛地惊喜喊道:“将军!是沈娘子!”
话音未落,两匹马已越过斜坡,自尘烟中疾奔而来。顾行渊眉头微动,回身望去。
夕光之中,一袭玄裘的女子骑在马上,身姿挺直,披风翻飞。她眼中是藏不住的情绪,像是压了一夜的风,在看见他的一刻,才终于呼啸出来。她勒住马,停在军帐十丈步外,纵身下马,足尖踏地,稳稳落下。“顾行渊。"她开口时,声音微哑。
顾行渊站在那儿,半响没动,他也没想到她会来。风吹动他身上的赤甲,那平日冷静的面容,终在这一刻,有了一丝裂痕。他缓缓向前走了几步,站定,看着她,道:“你怎么来了?”沈念之没答,只是目光落在他手上的绷带,眉峰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