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
一连快大半个月,薛明英都是在宫中用的晚膳。有时来的路上不顺,她到迟了些,还会看见那人先坐在圆桌旁,等她一同过来用膳。
他倒是没迟过一次。
偶尔饭中容安进来传话,有急事要他处置,也都留到了饭后。几次下来,容安也就没再不知趣地进来打搅。若是从前,薛明英定然会受宠若惊,觉得他看重自己,连正事都往后放,她离太子妃之位又近了些。
这些日子下来却只觉得厌烦、疲倦。
每次用膳,她都在与他虚与委蛇,能忍下来,都是在心中想着母亲的病尚未好全,要将那位时大夫留在家里,她不能因为一时意气,让母亲再陷入危急之中。
可这好像让那人开始误解。
他开始变本加厉,不仅要她傍晚来,不时还命容安午后便来接她,让她来了后坐在太极殿屏风后,陪着他面见朝臣。能在朝堂上混到他眼前的人,都不蠢。
见那人有些分神,便悄悄跟着他视线向屏风后一瞥,顺理成章地看见那素色长裙,以及缀了两颗颤巍巍真珠的绣鞋。这般景象,与威严肃穆的太极殿格格不入不说,实在叫人难以相信会发生在素来冷性的储君身边。
就算喜欢,也宠得太过了。
心中万般惊骇之余,看见的人不免又偷着打量几眼储君神色,想知道他到底什么心思。
往往便见到储君唇畔含笑,眼中不自觉流露出无奈与纵容之色,像是换了个人。极度的诧异之下,不少人都磕绊了几句话,反应过来后才顺了。心里却还是觉得难以置信,怎么会…
薛明英在屏风后见了几次那些大臣惊诧之后,心里头的厌烦就有些压不住了,一个劲儿往外冒。
他逼她坐在这里,要她陪他回忆往昔。
仿佛她还喜欢他,似从前那般缠着他,有些事哪怕不合礼制也要做,叫人看见了也不在乎。
他却与那时相比却多了分宽容,虽无奈,到底依了她。她觉得可笑至极。
“薛娘子”,文太医从宫里出来,自然也知道储君对眼前这位嫁去岭南的夫人不同于其他人,称她时也不敢叫夫人,只是用薛娘子含混过去。他放下给人把脉的手,含笑道:“令堂自即日起,就可以停药,改为食疗了。等会我写几个方子留下,再吃上三四个月想必就彻底无妨了。”薛明英回过神,见他说得这般有把握,蹙起的眉间倏然一松,起身朝他行礼谢道:“这些日子多亏了文太医,不然家母的病不知要怎么办才好……文太医却不敢受她的礼,连连摆手,一面赶着退了出去,“不敢当不敢当,我这就去写方子,薛娘子不必这般客气!”薛明英摸了摸母亲睡得安稳的脸,心上压着的大石终于挪开了些许,坐在床边出了会神,想着或许是时候将话同那人挑明了。她不愿回到那样的过去,奉陪了这些日子,已是尽了全力。她嫁了人,成了崔家妇,他不该再留她在宫中,免得惹人闲话,多多少少也伤了他英明之名?
想着那时在岭南一番话就劝退了他,薛明英觉得以他那样的骄傲自负,定受不了她再三拒绝。
等容安来接她时,发现今日这位主子不似往常沉闷,倒有些从前的活泼性子,叫他看着也觉得欢喜。
“殿下正在太极殿等着娘子。”
容安主动上前,讨了个好。
薛明英嗯了声,催着他道:“那就快走罢。”“好嘞,奴婢这就让车夫启程!”
容安也替她高兴,乐呵呵地听了吩咐,让车夫行得快些。进了太极殿,薛明英本打算就把那些话说出口的,可还没等她说,就听容安禀报,有人在外求见。
太极殿里谈的都是正事,什么都压不过。
她不用那人多说,已是熟稔地走到屏风之后,坐在铺了层锦缎的圆杌上,微低着头,算着时辰,时不时看那人一眼。李瑜坐在龙纹宝座之上,一眼便能看见她,感受到她今日总是巴巴地望他,仿佛舍不得离开他片刻,格外热情。
心像是被人用扇子轻轻一扫,痒得入骨。
看过去时,她也没像之前那般躲开。
李瑜淡淡扫过她的眉眼,看了又看,见俱是昔日追在他身后才有的样子,一股愉悦从心底腾地窜起来,四肢百骸都透着舒爽。如此才对,她本就该跟在他身后,眼中心中只有他一人。一时忘了底下的礼部侍郎。
“……吉日便定在本月初九,太子殿下觉得如何?”礼部侍郎等了一等没听见回音,想到方才所见屏风那里曼丽裙影,低头一忖,斗胆问了声,“太子殿下?”
李琦嗯了声,神识却在之后才回笼,慢了半拍收回视线,不慌不忙地看了眼他道:“何事,你说。”
礼部侍郎不敢质疑,老老实实又说了遍。
“可以,你退下罢。”
李琦赶走了他,自己也从宝座上走到屏风后,居高临下地俯看着那人,背手在她面前问道:“孤王定的初九之日,你觉得可好?”反正他觉得极好,好得不能再好。
宜在太庙举行登基大典,祭祀问祖,也宜将新妇纳入宫中,行嫁娶之事。上京的典礼,自然比岭南蛮荒之地的典礼来得隆重,姻缘自然也要牢靠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