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三章
当夜,江南刺史府得了密令之后,急忙赶派人手去彻查临江巷失火一事,还将钱塘城门守了起来,预备着两日内只进不出。等查出是硝石、硫磺等物研磨成粉,方才致了此场大火,便派了人去道观查访,此等物事,唯有道士炼丹用量最多,若从道观着手,若有纵火之人踪迹,顺藤摸瓜,总能找到。
除此外,刺史府还暗查了集市上的商户,细细问明数月内那些硝磺之物都卖给了何人,可有非平时常客的。
一查之下,在家岭南客商那里发觉了些许异样。那客商见了人想躲,被抓过来后诚惶诚恐道:“不久前,是有两个娘子来买过不少,说是给道观里面进的,我也就没太追究……”被官差喝了声,叫他老实些,别耍心眼,忙又改了口,“是,自然,她们给的价钱比市面上的高些…但这两个娘子可与我素味平生,毫无干系啊!”见官差不大信他的话,他发了急,三言两语又将自己的猜测说了出来,“她们会找我,我猜只是因我会说岭南土话,那两位娘子雅音说得不好,旁人听起来只觉得怪,还要费心辨认,为了省时省力,她们才选中了我,哪里知道如今会出事?这事……到底大不大?”
他还趁着这功夫探头探脑打听两句,被瞪了后缩了缩脖子,“我……我就是多嘴一问,权当没听见,没听见…
那官差面容严肃,没空和他插科打诨,只道:“刺史大人亲自过问的事,你道大不大?口说无凭,你随我们走一趟再说!”等从这岭南客商入手,经他所述描摹出那两个娘子的模样,又将临江巷左右新进迁居之人排了个遍,真相隐隐浮出了水面。后日清晨,被特意安排守在城门的武侯抓住了两个要出城的娘子,盘查了路引之后,见是岭南人士,也不多话,直用绳子一捆,送到了刺史府。江南刺史和几个协办的刑狱臣僚不敢耽搁,安排了场审讯,听了那抓来的娘子几句表明身份的言语后,火急火燎地赶来了汇文巷。将那两个娘子乃是来自岭南土司穆府的消息,竹筒倒豆般倒了出来。“人现在何处?”
江南刺史听见座上人的问话,身后莫名一凛,紧跟着答道:“臣让人暂关在了牢中。”
李珀面无表情,抬了抬眼看向他,只说了三个字,“接着审。”江南刺史悚然一惊,应承下来。
等出了门后,和臣僚们对视了眼,皆暗暗点了点头。那就是要用刑了。
别说什么岭南穆府,便是上京公侯门第,对上陛下,论起来也只有跪着回话的份。
如今这位穆娘子吃了熊心豹胆,竞敢动了那位薛娘子,陛下捧在手心的人,当真是活腻了,不知死字怎么写。
到了中午,容安去牢里看了眼,见那个叫穆尤珠的穆家娘子嗓子已经喊得沙哑,尤其说是用来研磨硝磺的十指早被夹得血肉模糊,点点头正要离开,刚转过身便听见一阵叫人毛骨悚然的笑声。
“是崔延昭派你来的吗?他敢如此待我!我父亲定不会放过他!”穆尤珠眼中带着不甘,如条毒蛇般紧紧盯着他。容安不曾调过身多看她一眼,微侧头向随行的司法参军道:“留着条命便好。”
穆尤珠再也说不出话来。
等出了牢狱,容安未作停顿,去了汇文巷不远的另条里巷,见到了刚才穆尤珠口中叫喊着的崔延昭。
将纵火之人的身世告诉了他。
崔延昭眼中杀意一闪而过,杂了闷在胸中已久的怒气,很久前便已生出的念头再度浮了上来。
她竟敢…真的做出这等事!
找死!不仅是她,整个穆家也是!
却又一瞬回神,有分寸地看了眼容安,“陛下派将这些告诉我,是何用意?”
容安咳了咳道:“非陛下之意,乃是我自作主张,想告诉崔大人一句话。人贵有自知之明,既是为薛娘子,也是为大人自己,大人若是在钱塘太久,恐怕会害人害己。”
崔延昭噙上淡淡冷笑,刚想问出“这当真只是你自己的意思?”又听见容安盯着他道:“纵火之事,大人该清楚,若没有陛下,此时此刻,大人该追悔莫及。”
崔延昭气血仿佛都在这一瞬凝住了,与他对峙之下,发现自己无力反驳,能做的竟唯有接受。
这件事,他害了阿英,那人却救了她。
“还请……回禀陛下,道崔延昭求见,为的,私事。”崔延昭低下了头。
容安见他颓色尽显,估摸之后,应了下来,不忘提醒道:“崔大人须知,投鼠忌器、谨言慎行的道理。”
“自然。”
崔延昭答道。
后知后觉,口中满是苦涩余味。
三日后,钱塘渡口,前往岭南的楼船已经备好,行李被陆陆续续搬了上去,留在岸上的越来越少。
薛明英站在哥哥身边,仰头看着他,有话想问他,又觉得不必了。若要问是谁人要他回去,昭然欲揭。
多问这一句,有用吗?
“哥哥,回了岭南,替我和母亲向二姨问个好,也告诉她,我们一切都好。”
她说完后,也觉得苍白,又道:“罢了,还是说,母亲很想她罢。”说着,江上的风掠乱了她的鬓发,崔延昭看着她黯淡的眸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