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四十九章
统制们吃瘪的事情闹出好大一处动静,就连此刻正在匆忙南下的官家都听说此事,都飞快写了信来问赵端。
赵端把此事仔仔细细写个清楚,还声泪俱下写了百姓们因为没有钱财如何生活,甚至还心机地让范之澜画了几张失地百姓的惨状图附上。别看她读书没什么进步,但写字的水平在浪费无数纸张之后,已经突飞猛进,非常有模有样,她此刻正趴在桌子上写完好几张回信,这才满意点头。张宪坐在她边上正在小声吐槽吕公格外凶狠,一个字写错了,竞然要抄写两百遍。
“那你抄了吗?"赵端抽空问道。
张宪叹气:“抄了,吕公的戒尺打人很痛的。”赵端大惊失色:“还会打人。”
“会哦。“张宪手舞足蹈比划着,“那戒尺这么长这么粗呢,打人……“我打过你?"背后传来吕公冷漠的质问。张宪立马吓得脑袋也不敢抬起来,死死贴着赵端坐,紧紧抓着她的袖子。没错,赵端被慕容尚宫赶过来读书了,太多太多人明面暗地里都开始担忧公主的教育问题了。
宗泽:“不读书明理,只怕会被身边人蛊惑。”范之澜:“公主精通算数,却不通文理,实在,有辱斯文啊。”滕理宗:“论语公主都不会背,是否太过骄纵了。”就连吕公自己也暗地里说了好几次一-公主竞丝毫不通文墨,和市井之人有何区别。
慕容尚宫听多了,也不得不短暂放下眼里的滤镜,察觉出事情的严重性,连夜把赵端收拾收拾,送到吕公的小院子里准备开启读书生涯。老实说,她也觉得公主稍微有些略略,没文化了。今日是慕容尚宫亲自把人送到小院里的,还贴心地定下上课时间:“每日至少要读书两个时辰。”
同时打包过来的还有大字不识一个的王大女。“自己名字也不会写,没出息。“被吕好问痛骂的王大女正捏着毛笔愤怒写字,写的一塌糊涂,龙飞凤舞。
吕好问一看王大女的功课,脸都黑了。
“很努力了。"王大女脏兮兮的手指捏着毛笔,小心翼翼说道,“别生气了。吕好问看着她黑漆漆的脸,无奈叹气:“你的名字笔画过少,更需要结构和笔锋,一笔出了问题,整个字就挽救不了了,罢了,你先不用练自己的名字,认识它们就好。”
王大女呆呆地看着他。
万万没想到他还挺好说话的。
“这是千字文,回头我单独带你习读。“吕好问把手中册子递过去。那是一本崭新的书,墨迹还非常清晰,边缘被仔仔细细缝订起来,字体斗大,一笔一划都格外清晰,一看就是给初学者学的。王大女立刻紧张地擦了擦手,小心翼翼接了过来,一股浓郁的墨香扑面而来。
“把之前给那些小孩的书本给她就好,怎么还自己誉写了一遍。“赵端的小脑袋伸了过来,惊讶问道。
吕好问冷笑:“百家姓和千字文方姑姑早就让人给他们读好了。”言下之意,没有比王大女还文盲的人。
赵端哦了一声,笑眯眯说道:“那方姑姑真有远见啊。”吕好问又掏出两本厚厚的书籍。
“史記。“赵端理直气壮念了出来,得意说道,“司马迁写的。”吕好问摸着胡子点了点头,指了指另外一本书。“资治通滥吗?″赵端犹豫看着第四个字。吕好问莫名警觉起来:“公主不认识这四个字?”“这个字不认识。“赵端叹气,一本正经抱怨道,“它长得好复杂。”吕好问气笑了:“臣为竖立之眼,此字似人俯首在盛水的器皿里审视自身,唐太宗有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如此合情合理的一个字,哪里不对。”赵端一看,突然笑了起来:“还真的是这样。”吕好问忧心忡忡,甚至还拽下了一根胡子。一一公主是不是太不识字了。
“我知道的,我知道这本书的。“赵端见状,立马大声嚷嚷着。吕好问不信:“那公主说来听听。”
“司马光编的!"赵端掷地有声说道。
吕好问摸着胡子,等着公主继续说下去,奈何公主后面一声不吭,不由狐疑地去看公主。
“司马光编的啊。"被这一眼看得有点不自信的小公主揉了揉袖子,眼巴巴说道,“是的啊,我没记错吧。”
“就这个?"吕好问板着脸确认道。
赵端低下头,委屈巴巴:“我又没学过。”吕好问叹气,接过话题说道:“此书乃是司马君实奉宋英宗和宋神宗之命编撰的一部史书,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遂赐名《资治通鉴》上承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共记十六朝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为空前杰作。”
赵端听得连连点头,大声夸道:“那和史记一样厉害了。”“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唯史学两司马。"吕好问笃定说道。赵端连连保证:“那我肯定好好学习。”
吕好问没想到公主读书还挺积极的。
赵端话锋一转,不好意思说道:“可我很多字不认识,我也读不懂一些话,我可以来问你嘛。”
吕好问又好气又好笑,半晌之后才说道:“自然不会让公主自己看,今日起,我们一日学三篇,我会一点一点教给公主的。”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