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她带走送礼。
宋莺提着肉同冬儿姐和纸鸢姐从江娘子肉铺回来后,次日就要去宋家的山坡地转一转,顺道去唐家拜个师,见见外祖。侄女儿要走,挨了打的宋琴能让她一个人出去快活吗?她当然也是要跟着一起去的。
李老娘显然是不想答应的,还拉着闺女道:“你这么大个肚皮出门干什么呢?你看外边的小姑娘,一顿饭才吃鹌鹑蛋那么大,你这海做的胃,出门还不让人笑死了。”
宋琴笑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她长这么大还没听说过谁吃饭只吃鹌鹑蛋大的,还同老娘道:“你又胡说,咱们巷子里吃得最少的也就白家姑娘了,他们家婆子说了,那白姑娘有时夜宵还要吃两碗面呢。”李老娘转着眼珠子想了半天,想从巷子里找个吃得少的闺女,可头发都想掉了也没找出一个,眼见着拦不住闺女,只能道:“莺姐儿外祖家毕竞是乡下地方,路上花儿朵儿果子的都多,去了以后千万别见着个糖鸡屎都流口水,外边的东西毒着呢,想要吃什么,忍一忍,回来娘让王婆子做给你吃。”宋琴早就决定好要去唐家做个母蝗虫了,但为了能顺利出门,还是拉着侄女儿一一点头。
宋莺宋琴宋律三个小的出门时,春晚巷子几乎可以说是夹道相送。尤其是三婶娘,自从那日在宋家门口说了两句莺姐儿几个笨,琴姐儿就此翻了天,日日天不亮就拉一群萝卜丁倒在自家门口边吃糖边吹吹打打,有时心里不忿,晚间睡觉前还要来一趟。
春晚巷子里好些人都把琴姐儿这群小孩的丧经当更号子了,一听见动静便放了家伙什开始吃饭。
三婶娘又不好意思找上门跟宋老爹说缘由,只得闭了眼当没听见,这时见几个人要走,就混在人堆里鼓掌。
他们在乡下多待一阵子,这巷子也能清静些不是?宋莺在驴车里瞧见,还笑眯眯地冲她打招呼呢:“三婶娘,我们会想你的!”
有人就问了,“她三婶娘,孩子跟你打招呼,你怎么不说话呢?”三婶娘觉得,自己今天就不该来凑这个热闹。从春晚巷子到山坡地需要过上小半日功夫,为免出恭,一家子就只能在路上吃干粮。
三个小的一路上都不愿意待在车里,总是见着个大点的花都要跳下去扯了看,虽然天气还冷,但几人没出二里地已经出了一身汗。宋琴还扯了两朵红艳艳的花戴在头上,想要送给唐家的姑娘。见自己车行之处寸花不留,车夫啧啧称奇,心里还想着回家这月绝不骂孩子浑了。
面对越来越熟悉的景色,车上唯一的十里坡故人却始终没有出声。宋莺不知道娘为什么在感情上这么克制,但她们是母女呀。见娘这样为难自己,她就有点伤心地哭了。
宋莺是不常掉眼泪的,琴姐儿被她吓得连路上摘的野果子都丢了,凑过来用帕子给她擦脸道:“莺姐儿,出来玩你哭什么呀?”宋莺道:“小姑,我是为我娘哭的。我娘生得美觉得哭了丑,所以总勉强自己笑,但我还没长大还不怕丑,所以我替我娘哭。”这话说得宋琴连忙又拿了帕子想给嫂子擦脸,虽然李老娘才是她的亲娘,可她是在嫂子院子里长大的呀。
但有宋文在,轮得上小妹献殷勤吗?
宋文看了一眼妻子,听见闺女的话,心里也有点震动,于是小声地问莺姐儿道:“你娘果然高兴吗?”
宋莺点点头,道:“七八年不回家呢,能不高兴吗?”宋文其实并不介意妻子与唐家人来往,这七八年,他也替唐氏后唐老爹传过不少信,送过不少东西。
但因为唐氏从来不说自己想要回家,也不在宋家提一句唐家,所以他一直以为她对养父养母的家其实是不在乎的。
如今听女儿一说,宋文才有些回神,顿时心心里也酸酸的,不由握住唐氏的手,道:“以后咱们可以经常回来。”
出了嫁的姑娘能轻易回娘家吗?
唐氏用帕子给宋莺擦了眼泪,温柔地笑:“她一个小孩子随口胡扯你也信?”
唐氏说的是不是真话呢?看唐家人就知道了。唐老爹在家坐立难安地过了几日,整日不住地同老妻一起擦拭唐圆月的闺房,这日早早就做了一桌子菜,在村口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