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方儒在人群之外寻找着李启文的身影,但却没有看到。
将他们送到城门口后,李启文显然并没有一同进城。
于是,熊方儒只能惋惜的收回了视线。
他还真想问问李启文,这子唐滑水驿,到底是按照怎样的标准造的?
反正就目前他所看到的细节,这座古城已经足以吊打很多国内古装影视剧的水平了。
“走吧,去前面看看去。”
熊方儒转身迈步,打算继续前行。
但芒果和小妖看着蹲在地上的老汉,一时间却有些不好意思。
打扰人家半天,又不买东西,是不是不太好?
熊方儒走了两步,回头看到她们面露迟疑,顿时就猜到了她们的心思,开口笑道:“别不好意思了,那些土豆红薯肯定都是道具,不往外卖的。”
老汉也听到了他的话,却没有搭茬。
这时候,对面一个卖烤红薯的小贩,快步跑了过来,用一口秦省方言询问:“三叔,把你这红苕给我称个五斤。”
说着,他就从怀里掏出了一枚五文的铜钱,递给了老汉。
老汉也从身旁拿出了一杆小秤,给他称了五斤,卖给了他。
见状,熊方儒一愣,神色愈发惊奇了:“有意思,真有意思!”
他看出来了,原来这位老汉不光是演员,他还可以用演员的身份,在这景区里卖自家的农产品。李启文居然连这点都想到了?
这不光给本地人增加了就业岗位,还为本地的农作物创造了销路,一举多得。
牛啊!
他再向周遭看去,顿时又发现了更多的细节。
街道两旁,像老汉那样的小贩有很多。
不过卖的东西却五花八门,各不相同。
他们中,有人带着水果,在向博主们兜售。
不过也有穿着古装的演员在买。
那些穿着古装的演员,都是从街道两旁商铺里出来的。
那些商铺都是些茶楼酒馆,饭店客栈,他们买去水果后,就都洗净切好,由揽客的小二端在街上请博主们品尝,借此揽客。
这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商业链了呀!
熊方儒看得入了神。
这些商铺的建筑样式,他都挑不出半点毛病来。
几乎都是仿照着古籍、古画中的样式,1:1复刻出来的。
有些样式甚至他都没见过。
不过此刻的他,注意力却并不在建筑上。
他研究了半辈子的古建,对于古代的各种建筑,都了然于胸。
可如此鲜活,充满生活气息的环境,却像是让他真的置身于古代社会之中,看到了古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这一幕看得他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他第一次这么直观的看到,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古建,在当年是怎样和古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的。这不就是他梦里出现的场景吗?
两旁的商铺并不像其他景区那样,规规整整,干干净净,反而满是斑驳的使用痕迹。
只有几家卖珠宝古董、绸缎皮货、字画笔砚、衣裳布匹的大店,门脸才比较崭新大气。
其他的食货小店,门脸都不大,门前大都撑着布棚,卖着杂货。
但这些货物都不是景区常见的义乌小商品,而都是些略显粗糙,但却一看就是纯手工制作的日用货品。比如手工做的老布鞋,竹丝编织的储物盒,木质的杯碗,梳子,陶制的烟灰缸,铜丝拧的玩具,皮质的钱夹,手工做的油纸伞,剪纸画等等。
这些货物如果放在外面,肯定是无人问津的。
可如今放在这古色古香的古城里,却让熊方儒都忍不住生出了浓厚的兴趣。
他也经常去各地旅游,可各个景点千篇一律的义乌纪念品,从没让他掏过钱。
但在这里,他却不由自主的看中了好几件东西。
这些货物本就充满了生活气息,在环境的加持下,就更有氛围和诱惑力了。
只可惜他身上没有子唐钱,必须得先找个银号换钱。
恋恋不舍的收回视线,他向前眺望,很快就在前方看到了熟悉的图案。
那是银联的标志,但却不像外界那样,用钢架、广告牌制作而成。
而是印在了一块迎风招展的幌布上,十分显眼。
他径直来到幌布下方,抬头望去,却直接笑出了声。
幌布的后方,是整条街上最大的门脸,上面印着四个大字,子唐银号。
但在招牌的下方,却印着银联的图案,以及各个银行的标志。
这才对嘛!就算搞得再逼真,肯定还是不敢在银行这边弄花活。
打量了一番,他才迈步走进银号。
但进了银号,他却不由得眼前一亮。
这银号里,布局虽然和银行差不多,也有着一个个的柜台,但却没有什么防弹玻璃。
柜台后方,都是一个个穿着古装统一制服的工作人员,在为游客办理着兑换业务。
这也行?
熊方儒乐了。
他选了个人少的柜台,排了上去。
前方有两个人,也是游客,在办理换钱业务。
他好奇的伸着脖子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