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微纪元与流浪地球(1 / 2)

两个游戏的进度甚至可以说有些缓慢。

这其中有客观原因,比如说楚晨以为自己能兼顾多个项目同开,但实际上很多时候,他的兼顾也是有上限的。

如果是其他的项目,比如说《终末战线》的衍生项目,那其实楚晨哪怕没时间“兼顾”,项目也能跑起来。

说到底,带团队的时间长了,总有那么几个核心,其实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

只要稍微点拨下,项目不偏就好。

但《微世界》和《流浪地球》却不一样,因为这两个项目是科幻类型的项目。

在华夏,科幻,战略,这一类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

过去的几十年,基本上说的出名字的科幻类游戏,清一色全是外国的团队,国内能拿得出手的科幻团队不说为零吧,反正也没几个。

仅有的一些所谓“科幻网游”,基本上千篇一律,全是披着科幻皮的MMORPG.

大环境没有人才储备,导致的直接后沟,就是这两个项目在立项之后,极度,甚至可以说是重度依赖楚可问题是,楚晨前世也没做过类似的游戏。

他能拿出来的,也只有一个框架,为了这两个游戏,他也需要去学习,去拆解成功的游戏,再通过自己的直觉来进行游戏的制作。

自然而然的,项目就很难推进。

以《微纪元》举例。

这个在17年,年初成立的项目组,并不缺乏人才。

是的。,

此时的星辰可以说是不缺钱,也不缺人,虽然成立才三年,成名也不过1年多,但一系列游戏的成功,加上分红制度,已经让星辰拥有了“挑选人员”的能力。

是以,能加入《微纪元》项目的人底子都不差。

甚至可以说相当好。

技术功底相当扎实,产出的原画单拎出来,每一张都可以当壁纸,未来城市的渲染图,冰冷、精确,充满了高科技的质感。

角色的设计,线条流畅,装备细节满满,一看就是烧钱的货色。

然而楚晨当时第一次过稿的时候,就觉得很不对劲,问题不在于画得好不好,而在于画得对不对。这些美术设定,确实也是科幻作品。

但,总感觉差了点什么。

《微纪元》的设定,是人类为了生存,将自身缩小到极限,进入一个前所未见的宏大微观世界的故事。而眼前的这些设定图,却依然是人类尺度下的“未来感”

缩小之后,更像是把一堆模型放在了一个沙盒里,形似,而神不似。

“那我们要改什么呢?”

在项目开发会议室,来自《微纪元》主美的这个问题,切切实实把楚晨问到了。

他也不知道有啥问题,只能让开发组继续推进。

直到一个月后,楚晨突然想清楚了,紧接着几个快递箱被送到了《微纪元》项目组的公共区域。快递箱里面不是游戏的设备,而是一套高倍率科研用的电子显微镜。

随后楚晨找来了一些从公司楼下花园里随手采来的“素材”,几片不同的树叶,一小块苔藓,一杯带着腐殖质的泥土,甚至还有一只不幸被捕获的瓢虫。

随着这些“放大设备”的到场,有人大概猜到了楚晨要做什么。

不过,当设备连接好。

当一片最普通的阔叶树叶放到了载片上,调好焦距,然后将显微镜下的影像,通过投影仪,投到了会议室的幕布上。

整个世界瞬间变了。

原本平平无奇的叶片,在数百倍的放大下,展现出一种令人头皮发麻的陌生感。

叶片表面的脉络,像一条条深不见底的峡谷,粗糙的纹理如同干涸的河床。

那些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细小绒毛,此刻根根分明,这种感觉很奇妙。

甚至可以说是神奇!!

因为要说这种放大的镜头,在互联网上几乎随处可见,《微纪元》项目组的素材库里,各种纪录片,电影,照片的高清素材更是数不胜数。

可亲眼所见,和照片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同。

这种最大的不同,在于你是知道刚才那块叶子原本是什么样,放进去又是什么样,前后亲眼见到的尺度差异。

给大脑的刺激是完全不同的。

而且互联网上很多的素材,和《微纪元》想象中的素材完全不同。

这种感觉,当楚晨拿来一块苔藓。

当镜头深入那片微缩的“森林”,所有人都安静了,潮湿的、纠缠在一起的植物纤维,构成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立体迷宫。

几只肉眼难辨的微小生物,它们不再是微不足道的生物,而是一头头在幽暗丛林中觅食的、形态扭曲的巨兽。

这些微生物动起来之后,给人的印象更深刻了。

“我知道我们的原画有什么问题了!!!没有体现出差异感!!”

是的.这就是楚晨想要表达的东西,微观的世界,不是把正常的东西变小,而是要有陌生感,甚至由于是游戏。

主美还需要基于仔细琢磨这种陌生感,然后把这种陌生感进行放大,让玩家对微世界,宏观世界的感知进一步拉大。

这样才会有新奇感。

最新小说: 斗罗绝世:脑海里有个道德天尊 超神:觉醒堕天使,开局杀刘闯! 斗罗:无双雷仙,比比东成病娇! 斗罗:转生鬼魅,我化身亡灵天灾 在超凡都市,修最野的史 斗罗:穿越成树?让魂兽无限进化 我喝中药调理好了 女帝弃我?我反手与哑巴校花契约 斗罗:创世神龙,青梅比比东 玄学大佬穿成豪门抱错假少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