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才科,明法科,明字科和明算科。
这秀才科已经在高宗时代被废除,如今报考人数最多的,就是进士和明经两科了。
这进士科的录取率大约只有百中之一二,不仅要考察文采,更要考对大唐时政的了解与方针。
而明经科,则只需熟背典籍,文意详熟即可。贺先特意为贺星汉选了明经科,就是知晓贺星汉并未如官宦子弟一般,入太学学习,希望他能够一举中第,不必考好几年。
八月十五,正是大唐秋闱之日,这秋闱乃是乡试,乃是各州选取地方人才之会试。故此,此次考试也只是长安的学子之间的竞争。
待到来年春日,才是各地方的俊杰齐聚长安,一同参加春闱大考,这才能判定谁为今年的新科进士。
这一日,贺家也是严阵以待,将奶茶店歇业了半日,三人一齐将贺星汉送去了贡院,目送着他走进了考场。
故此,待到贺星若回到家里,准备开店时,已经是晌午时分了。
她正在准备着一应杯盏,却又迎来了一个熟悉的客人——崔瑜。
崔瑜一进来,就笑吟吟地和她说:“恭喜恭喜啊,近日秋闱,你这金榜题名茶的生意,可是将寺庙的香火生意都抢过了。”
一听到她这般玩笑话,贺星若扑哧一笑:“瞧你说的,若是被旁人听见,当心说你对佛祖不敬。”
崔瑜也是不客气地坐在了一旁的胡床之上,理了理裙摆,对她道:“本就是如此啊,如今论饮子的风头,长安城可就是这金榜题名茶最盛了。”
贺星若一面准备着今日开店用的茶叶,一面对她回道:“那也要多谢你的帮忙才是,若没有你,崔郎君又岂能为我题字呢。”
说着,她就停下了手中的动作,将一旁一个精致的雕花匣子拿了出来,递给崔瑜:“这不,我特意拿这个来多谢你的帮忙,你一定要收下。”
崔瑜将这匣子接过,打开一看,顿时惊喜不已,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原来匣子里躺着的,是一个精致的小狗形状的白瓷杯,是贺星若自己画了快乐小狗的图样,专程去西市请了匠人打造,这才送给了崔瑜。
快乐小狗雕刻得栩栩如生,小狗的笑容让人观之就觉得心情愉悦。
崔瑜不住地看着,赞道:“好精致的杯盏,好新奇的模样,这犬倒是与众不同,颇为可爱!”说着,就冲贺星若甜甜一笑,“多谢贺姊姊,我很喜欢!”
紧接着,她就接过了丫鬟手中的一个盒子,亲自递给了贺星若:“咱们可是心有灵犀,我也给你准备了贺礼,你快瞧瞧。”
贺星若着实没有想到,崔瑜还会给她准备礼物,当下就立刻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是一小盒精致的茶叶。
这茶叶色泽翠绿,她稍微一闻,就觉得十分清香,还带着一股独特的兰花幽香。
在她看的光景里,崔小娘子已经娓娓道来:“这是祖母前两日给我的,说是岭南那边的稀罕茶叶,还有着兰花香呢。我想着你是个爱茶之人,就特意拿来给你了。”
“多谢你!”贺星若真诚的道,根据她的判断,这应当就是福建出产的水仙茶了,在此时很是珍贵。
虽说她在现代时,各种各样的茶都能买得到,但在大唐,因着交通不便利,南方的茶在长安很是珍贵,要价不菲,她自然也实现不了茶叶自由。
她仔细地将这茶收了起来,却不知晓,崔瑜送给她的这一盒水仙茶,却在稍后帮了她大忙。
崔瑜坐在那里,喝了一杯桂花奶茶,与她闲聊片刻,也就告辞离去了。
与此同时,立政坊门口处的朱记饮子铺内,朱郎君正坐在窗前,挑拣着茶叶。
他一抬头,就看到了窗外崔瑜及丫鬟离开立政坊的身影,他手中挑着茶叶的动作也为之一停,随即就将手中的银镊子甩在了一旁。
“阿耶,发生何事了?”朱打郎本坐在他旁边,见他突然如此生气,不由好奇地问道。
朱郎君咬了咬牙,冷哼道:“这贺家如今倒真是风光了,不仅哄得进士郎来题字,用这样的名头来赚钱,更是与那高门闺秀都交好了。这贺家小娘子当真是左右逢源好算计!”
只是碍于进士郎题字的威风,他还不敢做些什么。
“若是贺星汉再一举中第,我看我们在这立政坊中,也再无立足之地了。”
谁知他话音刚落,就见到立政坊的一行坊丁走入了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