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昌明回来了,徐叔也专门从京城回来看看他,提及动荡的那些年,韩昌明只是笑笑,并没有多说什么“你所得买电脑的事情,我已经安排手下人去办了,六子这个主意倒是蛮不错,这样等将来孩子们长大了,就又多了一项求生技能。”
“是啊,咱们农村的孩子,无论是见识还是对高科技的了解都不如人家城里孩子,再不笨鸟先飞,恐怕就要被人落到后面了!”
对于这件事,徐叔双手赞成!
电脑运到了,农村的孩子们面对这种稀奇古怪的东西,着实有些蒙圈!
不会用!
于是大少爷又兼任各个学校的电脑教师,义务给孩子们上起了电脑课!
“彤彤,现在会操作电脑了吧?”
一个月后,韩昌明坐在自家院子里,拉着孙女的手,笑问道。
“会呀,我现在都学会了!”彤彤叽叽喳喳,“大爷爷,那个打蜜蜂的游戏真好玩!”
得!
当我啥都没说!
这孩子一上来就聊游戏!
“那编程学了多少啊?”
彤彤一把拉着雯雯的小手跑没影了。
“这群孩子!”
韩昌明笑着摇摇头,她们还是太小,还不知道计算机对未来的世界影响会有多大!
很快计算机教育就在青石县的大中小学校里普及了,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虽然这只是陈禹的一时起意,却不知道在无形中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顶尖计算机人才!
“对了六子,我看你们还搞了个种子培育基地,我想去看看。”
“欢迎欢迎!”
见大哥这么有兴趣,陈禹也不能拂了他的面子,俩人来到温室大棚一看,省农业大学的崔教授正领着学生们培育新型种子。
“这位是韩昌明同志。”
陈禹笑着介绍一句,崔教授一听急忙上前和他握手,“原来是高能物理方面的专家,久仰久仰!!”陈禹一愣,不是核物理么?
“哈哈,客气了客气了,我今天来就是向你们请教一下,也来学习一下育种技术,为祖国培育出更多的良种。”
“那太好了,有您的加入,肯定会令我们的研究更上一层楼!”
他把陈禹两人领进大棚深处,“您看,这棵就是我们与花旗国先锋集团培育出来的118号种子杂交后得出来的全新品种,命名为青育八号,这棵是丹东种子研究所研究出来的丹育10号,我们现在的目的就是将两种良种的优势基因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具备高产量、抗倒伏、抗病性强的新型玉米品种。”
“哦,原来如此!”
这里面不光有玉米,还有小麦、黄豆、高粱等等,一圈走下来,韩昌明满意点头,“我觉得咱们弄这个实验室是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及时的,我小时候也被父亲撵着下地干活,当时就深深感受到良种的重要性,没有良种,再好的水肥土壤条件,怕是都没办法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是啊,这也是我们当前农业最需要的东西。”
“那咱们就开始吧,我呢,在这方面就是个小学生,还希望你们能不吝赐教,多多指导!”“您太谦虚了,那我们就开始吧!”
人家在交流技术,陈禹插不上话,只得出了大棚,看看远处翻滚的麦浪,幽幽感慨一声又到了一年收麦子的时候了!
现在化工产业搞起来了,但是相对应的农机产业仍然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永生原先不就在农机站工作,结果随着包产到户,农机站的效益一落千丈,不得不另谋出路。
那么现在想想,包产到户了,老百姓对农机的需求更大了,为什么农机站仍然会效益下降?现在完全靠着上级的政策苦苦支撑?
这个问题要辩证的看,首先这并非是农机站的技术不好,或者其他小农机站拔地而起抢了他们的市场,完全是因为农村生产工具的退化!
没错,就是这个原因!
包产到户了,由过去的集体经济转变为抗风险能力更差的小农经济,那些生产队时期置办的大型农业机械,现在也都闲置下来,有些更激进的地方,甚至把拖拉机都拆了,每人搬一块回家,说是去打菜刀。这不是胡闹么!
农机闲下来了,牛马市场火爆了,农机修理站没有机器可以修,效益还能好?
道理很简单,但是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鼓励农民使用农机,购买农机,这其中的文章可有的做了。
“确实不错,你们这个大棚搞得好啊!”
参观之后,韩昌明对种子培育基地非常满意,并决定在这里工作一段时间,系统的学一学种子培育的技巧。
“我刚才在想农机……”
陈禹背着手走在田间小路上,嘀咕一句。
“农机咋了?”
“农机……倒也没什么,我想能不能设置一个专项贷款,专门为农民购买农机提供方便。”“也是,农业机械化才是我们要走的必由之路,人家花旗国早在三十年代就已经普及农机使用了,可咱们到现在还是牛耕马拉……唉!”
大少爷长叹一声,当年他从花旗国万里迢迢送回一台拖拉机,目的不也是想着有朝一日实现农业机械化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