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计划来,然而他资质比不上林明霁和沈文石,只能一边哀嚎一边抓耳挠腮地思考文章措辞典故。沈文石一开始也是不解,但林明霁只是隐晦说了句:“也许明年就是我等的出头之机呢?”
沈文石隐隐猜到,但不好直问,就算问了林明霁也不好直说,反正学习是不会有错的,便跟着林明霁一起深入琢磨经义文章。沈文石放下笔,去看周从宜写的文章,先指出有两处字迹着墨不均,墨迹沉重,“你心躁了,细微处更要注意,卷面污损被夫子们看到,要吃挂落的。周从宜想说交给夫子的文章不需要如此鞭辟入里,耗费脑子,不然他也不至于字迹潦草,但一想到这是自己自愿跟友人们提高进度学习,他真不愿意也没人逼他,便听劝地换了笔,平复心思,重新蘸墨,再下笔果然字迹清秀了许多。林明霁也来看他的文章,点出一处用错的典故,再给他细细讲了破题思路,并取来一篇林如海亲自撰写的与漕运整治相关的策论给他看。几人上进好学,府学夫子们看在眼里,甚为欣慰,尤其沈教授还是沈文石的叔父,暗中叮嘱了沈文石:“你们若有不懂的,尽可以来问我。”府学黄字班的学子形成了好几个小团体,有些是盐商家花钱进来旁听的,有些是独行侠,有些三五人亲近交好,虽然都知道林明霁是盐官家的公子,但材明霁在府学一向不谈家中事,且从不应邀约一起出去秦楼楚馆吃酒耍乐。既然无法交好,无法从林明霁身上获利,时日久了,大家也就把他当普通同窗,不甚关注。
只有季则,因学着林明霁的行事作风,成功在同窗和乡邻中经营出了好名声一一他无意中得知林明霁认祖归宗前住在金鱼巷,还悄悄去金鱼巷打听林明霁的为人,金鱼巷邻居一句句数出林明霁的好处,季则旬假回家也试着免费给有需要的乡邻写信,或是教村里的小子们认些常用的字,如今季家人走出去,村里人都夸,季则父母哥嫂脸上有光,季则在季家隐隐有了说一不二的地位。<5除了打听林明霁,他还听到金鱼巷的居民提及秀才娘子一一林明霁之妻,都说她温柔和气,贤惠大方,那样惊鸿一瞥的美貌却无人提及。<1季则抽回莫名的思绪,他因学着林明霁尝到了甜头,看到林明霁钻研经义策论,他虽不知为什么,但也跟着发狠地往深里学,若有不懂的,便去问几位训导。<4
时间一日日过去,今年运送贡品的船只离开扬州码头,北上京城。进了八月,就到了冯知府次子成婚的日子。这还是头一次去知府家赴宴,出发前,明瑶华仔细和黛玉说了冯家的人口。“冯知府年将五十,膝下有四个孩子,两个嫡子,两个庶女。长子二十有五,已经成家,考了秀才功名就再无寸进,我听人说他提过几次想例监去国子监读书,但冯知府担心他在外头无人管束学坏,拘着他不许去,如今在城外松山书院读书。"<1
“次子十九,院试还未过,娶的妻子是苏州乡绅的女儿。”“两个庶女是在知府夫人跟前教养长大,吟诗作对进退礼仪都好。这些你心里头知道就好,咱们是客人,只管吃席玩乐就好。”黛玉笑道:“我知道了,多谢嫂子告知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