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黛玉作诗
苏杭地区文风之盛甚于金陵扬州,当地书香世家的姻亲女眷往来亲密,这些女子都是自幼读书识字,偶有一日,有人提出结社联诗,后逐渐形成风气。杭州顾家女眷发起的蕉园诗社颇有美誉,当地女子皆以成为蕉园诗社的一员为荣。
黛玉神色一动,她通习四书五经,诗词歌赋,能在众人面前作诗施展才华,自是求之不得,乐意至极,她笑问道:“薛妹妹,你可要过去作诗?”宝琴自小跟随落第举子学习诗书,毫不怯场,率先站起身,笑道:“走,我们比比谁做的诗好。”
水榭内,新娘的侄女高小灵笑道:“咱们就以眼前景物为题,做芙蓉诗,不限体裁不限字不限韵,只有一点,所做诗文应开怀绚烂,不可做伤春悲秋之态。以一炷香为限,写完之后评出一二三等,如何?”因是夏日,水榭里边临近水榭的湖面的粉荷错落盛开,且荷花荷叶的清香最能舒心,荷花又向来为文人雅士所赞赏,冯家办喜宴,不知在哪里摘来大量荷花荷叶,放在喜庆的五彩鱼藻纹荷花缸里,水榭内的角落里也有两缸子荷花。至于高小灵要求的诗文情怀,也很合理,今日高小灵姑姑的好日子,做出哀叹伤怀的诗句,那不是找骂嘛?
水榭内的年轻小姐们都说可,只是小女孩儿家的玩乐,想出几句诗来,好不好的也无人笑话。
也有面露难色的,乃是城内一举人的妹妹佳贤、与卫所指挥使家的女儿赵翎,她们都是只认得字,不通诗赋的,韵、律都不懂。冯家两位小姐一面吩咐丫鬟摆桌铺纸研磨,一面游走于众人之间,细心瞧见了,便低声道:“若是暂时没有诗兴,可不作诗,只监督作诗者,香尽即喊停笔,作诗者不得逾矩。”
赵翎高高兴兴道:“这个我行,我眼睛看得仔细,时间到了我就提醒她们。”
不过片刻,桌案纸笔砚墨都备好了,梦甜香燃起,诸位小姐提笔思索。黛玉沉思片刻,提笔写下《水榭赏芙蓉》,既然是做芙蓉诗,她先看看室内荷花缸里的荷花荷叶,觉得不合心意,又看向水榭之外,荷叶蹦跹,或盛开的或含苞待放的荷花迎着正午的阳光灼灼绽放。黛玉神思飞跃,宝琴已写好了一首七律,梦甜香只剩小半截了,赵翎一边盯着香柱,一边张望各人的桌面,有人只写了两句,有人已写完一首,有人只写了几个字。
宝琴走到黛玉身边,看到宣纸上一句未写,不免为她着急起来,面上露出一点忧色,黛玉回过神低声笑道,“别急,我已有了。”遂提笔,开头一句便是"芙蓉映日向阳开”,接着顺畅地写下一首七绝。搁笔揉腕,刚好香尽,赵翎笑道:“时间已到,若有未写完的,也请放下笔,不能坏了规矩。”
高小灵道:“既然都写好了,咱们都去品评别人写的事,觉得好的就在那人的诗下画一个圈,一人只能画三个圈,谁获得的圈多,谁就是第一等。只是不许给自己的诗画圈,只能品评别人的诗。”这规则清晰公正,众人都没意见。
黛玉先去看了宝琴的诗句,画了两个圈,宝琴亦赞赏黛玉所做诗句,清新明丽,朝气进取,提笔写了两个圈。
高小灵虽然才十二,但在家中参与过好几次诗社,也曾在姐妹中夺过魁首,自负于作诗上天赋,和水榭内的一二十人比较,第一等必定是她的。连着看过十人的诗,她都淡淡走过,直至在黛玉所做诗句前顿足留步,第一句就是“芙蓉映日向阳开,清风送爽入榭来。"<2后两句她不敢再看,只前两句,就在词句清新和寓意上胜过她了。“芙蓉映日"既贴合当下荷花绽放之景,又可暗指个人志向,说远一些,甚至可以暗指家族愿效忠圣人的心思。
前朝有一位颇有才名的官员曾写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暗含政治隐喻。
“清风送爽"亦可有别的解读,可联想到昔日有位诗人所作“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两句诗是作诗者的巧思,文字清丽,又可深品。扬州竞然有这样的才女?
纸上署名只一个林字,不知是谁家的女儿,此前为何从未有名声传出?高小灵念完前两句,接着看后两句,最终心服口服地落下两个圈。她接着将水榭内各人的诗句都一一看过,最后回到黛玉的诗作前,将最后一个圈也给黛玉。
最终由冯家二位小姐和佳贤、赵翎一起统计,黛玉夺魁,高小灵次之,宝琴压尾。
水榭内都是闺阁女子,年龄尚小,最大的也尚未及笄,品评诗句都可,诗句内暗含的意思未必能解读出来,或者说,未必能想到那头,但不需要咀嚼再三,只看黛玉诗句之遣词,就足够跃于众人之上。众人都贺黛玉,有人笑道:“以后我起诗社,玉儿妹妹可一定要赏脸参加。”
宝琴也笑道:“林姐姐人美,诗美,可称为双美。"1黛玉初露锋芒,才华得到认可,十分快活,但在众人面前,压下喜意,一边道出谦虚之语,一边将其他人都夸了一遍,不见自大自傲之态,引得众人更高看她一眼。<1
黛玉被一众同龄人团团围住说话,高小灵暗地里向冯元娘打探黛玉,暂且不细说。
有仆妇来报说新娘子已经迎进门了,让众人都去看拜堂。新人拜堂过后便是开席宴饮,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