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赚钱如此简单
钱之一字,上到皇帝,下到贫民,无人不喜,无人不爱。天底下半数以上的人,都为了钱忙忙碌碌,费心劳力,没钱的想要有钱,有钱的想拥有更多钱,谁会嫌钱多呢?
甄大太太身边的吕妈妈一颗心怦怦跳着,怀里紧紧抱住一个木匣子走进甄大太太院里。
院子里有几个小丫鬟在扫落叶残花,擦廊柱,吕妈妈有心打发她们出去,清清嗓子,斥道:“早上怎么不早些起来扫地?一个个的都是懒骨头。行了,日头也大起来了,等太阳落了山再来扫吧,别教人说大太太不疼你们。明日可记着些,早些起来把活干了,别磨磨蹭蹭的。”
小丫鬟应是,都退出院子了。
其中一个俊脸翘鼻的小丫鬟气道:“每日都是这个时辰洒扫的,老太婆偏要逞威风挑刺,等太阳下山了,院子里的地上还留存热气,干活遭罪,还说什么疼我们,呸!”
旁边的小丫鬟道:“你小声些罢,被人听到了,又是一场麻烦。谁让咱们是丫鬟呢。″
几个丫鬟渐走渐远,吕妈妈进了屋里,甄大太太立刻知道她是送利钱来了,原是斜斜歪在榻上,坐直身子,吩咐两个唤喜儿乐儿的丫鬟道:“你们两个去门外守着,有人来了及时通报。去吧。”喜儿乐儿出去,甄大太太立即穿上鞋去到桌旁坐下,问:“都收上来了吗?”
吕妈妈几乎要压制不住激动的声音,将怀里的匣子放在桌上,打开,道:“太太自己数吧。我刚在钱庄兑的。”
收上来的东西什么都有,有碎银子有破铜板,还有抵债的什么银镯子玉镯子地契等物,吕妈妈都换成银票了,满满一匣子的银票。<1甄大太太去年中秋之后就琢磨着想法子赚钱,原配生的那个去年十月娶了金陵通判的女儿,她的哥儿也日渐大了,再过七八年也该娶妻生子了,没个官身怎么行?<1
偏他自小就不爱读书,她也不舍得逼着孩子读书,后来得知嫁到京城荣国府的昔日友人生的儿子因为读书太用功,劳累过度死了,她还庆幸,还好她没道着她的哥儿读书。
她的哥儿就是她的命根子,后半辈子的指望。既然不能科举做官,只能捐官了。
她的嫁妆银子加上管家后攒的银子加起来一共有八千两,放贷一年,甄大太太一张张数着银票,“只赚了五千多两?”才这点?
甄大太太怀疑地看着吕妈妈。
吕妈妈暗暗叫苦,她家虽也跟着投了银子放贷,但赚到的都是自家的银子,一点儿也没贪甄大太太的利钱。
只是搭着甄家的名头好收上来利钱罢了,一开始吕妈妈还怕这怕那,不过一年赚了近千两银子后,且次次都能仗着孔武有力的甄家佃户将放出去的银子成功收回来,吕妈妈胆子也大了,逐渐习以为常,将放贷当成正常赚银子的行当。吕妈妈小声提醒道:“太太,您忘了,去年一开始月息只收三分(百分之三),是后来才慢慢提到月息十分的。”
甄大太太放贷,是交给吕妈妈一家操办,一开始月息三分,没有超过《大景律》规定的限额,但甄大太太嫌来钱慢,一点点提到了月息十分,一万两的本钱每月能赚一千两银子。
甄大太太想起来这事了,遗憾道:“早知道一开始就该收十分的月息。”甄大太太突然想起一个闺中之时偶然听到的说法,问道:“你也做了这个活儿有一年的时间了,有个叫九出十三归的说法,到底是怎么个回事?”吕妈妈脸色一变,劝道:“太太,这可是伤阴骘的,不能这么做啊。”甄大太太道:“你先给我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吕妈妈咬着牙,在甄大太太威逼的目光下,畏畏缩缩道:“所谓九出十三归,便是借十两银子,实际只给出去九两,一个月后对方还十三两。"<2这个利可比一个月十分利还要重,只有那些家里急着用钱的人才会借,有些是急着为了给家人请医买药,涉及人命,吕妈妈真心劝道:“太太,您手里有一万多两银子,以后还收三分月息,攒个几年,银子也就赚够了。”甄大太太嗤了一声,银子哪儿有赚够的?
不过吕妈妈胆子小,哪天她撑不住泄露出去就坏事了,这单子买卖就换个人做吧。
赚到了钱,甄大太太心情大好。
因甄家和京城荣国府贾家是老亲,一年到头总有几次节礼往来,甄大太太和王夫人通信也方便,甄大太太在某次给王夫人写信炫耀时露出一点儿破绽,被王夫人猜到了。
王夫人看着信,心生不屑,她的嫁妆丰厚,如何想要想方设法做这样不体面的行当赚银子?
但钱财动人心,心底终究有一点羡慕甄大太太赚到的银子。火
跟船南下送赏的太监到了扬州,先在驿站住一晚。休息过后,先去了平昌郡主家宣读圣旨,送予赏赐。宣旨完毕,平昌郡主收下圣旨,撤了香案,请左太监坐下,问道:“你可去了林家崔家?”
左太监恭敬答道:“未曾去,奴婢想明日去林家宣旨,后日去崔家宣读口谕。”
平昌郡主挑挑眉,“皇伯父给其他人的赏赐都是些什么?”左太监道:“各人的赏赐都差不多,都是银100两,茶叶两斤,御酒两坛,绸缎各二十匹,新书两部,宫里打造的产钳两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