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有任何需要协助的地方,派人来府上知会一声便行!“多谢。”
荀攸还礼道。
“不必远送。”
庞统,诸葛亮作揖而退。
荀缉代荀攸送二人出府,直至目送消失在街道上。
“大兴。”
“命运所致啊!”
荀攸眼中闪过一抹复杂之色。
怀使节之心而来,最终却只能在此地驻足。
这是命运所致,亦是上天要挽留荀缉的性命,他不得不从。
是夜。
荀攸修书两封。
一封通过司天监发往荆州。
而另外一封,则是托人送往兖州陈留。
大兴府。
南侧,司天监。
五院灵台郎,以春夏秋冬中为名。
主管缉捕,审查,监察,对外管辖十三司辰等等。
“监正。”
中院灵台郎呈上两封书信,恭敬道:“这是荀攸发往荆州与兖州的书信,一封呈入司天监,一封托给了商客,听闻是送入陈留荀府,便送来司天监审核,查验是否通敌!”
“嗯。”
王岳翻看着书信,沉声道:“主公不对荀攸设防,这两日他参观了大兴学府,还有其他地方,不过书信中并未明言,只是说了一些江东基本情况,还有休战屯田一事,可以发往陈留。”
“喏。”
中院灵台郎恭敬而退。
“怪了。”
“荀缉真的病了?”
王岳摸着下巴,喃喃自语道。
宁辰不对荀攸设防,还让张仲景偶遇荀缉。
这一切安排,他是看的云里雾里,没想到竟然让荀攸留在了江东。
虽然现在还未出仕,但日后说不准便是六部官吏,而且还是大兴位高权重之人!
翌日。
书信发往两地。
荀攸也带着重礼去拜访张仲景。
江东,似乎陷入了数年未见的宁静。
没有山越,没有战乱,迎来多少年未见的长平之年。
十余日时间。
江东以大喜迎过年关。
汉天子刘协狼狈逃入安邑,以建安为年号,励志重整大汉。
正月十六。
荀攸书信送入陈留。
州牧府。
兖州文武齐聚。
不过,曹操并未召集孙策前来。
“主公。”
荀或取出书信,苦笑道:“公达从江东来信了。”
“如何。”
曹操正色询问。
两侧文武也带着期盼的目光。
“失策了。”
荀或深吸了口气,说道:“荀缉重病,留在江东修养,而且大兴这两年财政短缺,无法用兵,宁有道以休战屯田为令,开始积累粮草!”
曹操气急怒笑不已。
大兴休战,荀攸留在江东为其子治病。
他赔了荀攸,又没有结成盟约,何止是失策啊!
“主公。”
荀或无奈道:“信中,公达还描述了大兴学府,内政六部,军议司等等,不过没有什么详细情况。”“嗯。”
曹操脸色阴沉无比。
戏志才起身进言道:“主公,校事密报,江东确实一统,会稽郡已经被攻破,宁有道以四郡为基石,册立了大兴府!”
“再探。”
曹操沉声道:“大兴绝对不简单!”
“喏。”
戏志才应道。
荀或思索再三,进言道:“主公,江东我们可以暂时抛之不顾,而今应该出兵讨伐何仪。”“不错。”
程昱等人附喝道。
曹操斟酌道:“让孙伯符去吧。”
“喏。”
曹仁,夏侯渊等人复杂应道。
“文若。”
曹操目光锋利,沉声道:“宁有道占据四郡,却没有在对外扩张,而是休战屯田,你以为我们是否也要屯田。”
“这是必然。”
荀或笃定道:“战争不止于兵锋,粮草不足的危害,我们已经在征战徐州时领略过了,我认为当以部分大军屯田。”
“不错。”
程昱,戏志才等人附喝道。
“元让。”
曹操果决道:“你领陈留太守职,统兵一万在陈留境内展开屯田,并且开垦荒地种植粮食!”“喏。”
夏侯惇起身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