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你好啊,永乐大帝(1 / 2)

石桌旁的四人震惊不已。

苏河如此直白的话语,让他们内心受到巨大冲击。

昨天苏河预言马皇后身边人的死亡,虽然也令人惊讶,但毕竟生死由天,无人能预料何时遭遇意外。

可削藩不同,这代表着流血冲突!

而且是儿子和孙子之间的手足相残!

这无论对朱元璋还是马皇后来说,都是绝不愿看到的。

朱标想到自己的儿子要削藩,第一反应就是立刻回东宫,脱下鞋子狠狠教训那个逆子。

但转念一想,此时的朱允炆才一岁多,还在吃奶,怎么可能受得了打?

思来想去,最终只能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哎~家门不幸,真是家门不幸啊!竟然出了这样的逆子!母后,等日后允炆长大,我定会对他严加管教,绝不让他变成一个对亲叔叔下狠手的皇帝!”朱标郑重地对马皇后表达决心。

但马皇后很快否定了他的想法。

“不必如此。允炆现在才一岁,况且将来谁继承皇位还不好说。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你父皇知晓。若让他知道,有人在他身后就擅自更改祖训,甚至对至亲下手,允炆恐怕性命难保。”马皇后的语气十分严肃。

朱元璋一生历经坎坷才登上皇位,他极其看重亲情。

有历史记载,一次上朝时,有官员进谏请求取消藩王制度,理由是藩王势力坐大可能威胁中央皇权。结果朱元璋对此嗤之以鼻,他坚信自己的后代都会是贤明的君主,藩王绝不敢反叛。

最终,他以“挑拨皇族关系”的罪名,下令处死了那位进谏的官员。

这就是朱元璋的铁腕手段。

马皇后的意思很清楚。

关于朱允炆削藩的消息,必须严格限制在后宫范围内,绝不可外传。

朱标和朱棣立刻躬身行礼:“儿臣明白,此事定不会让父皇知晓。”

马皇后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转向一旁跪着的朱樉,加重语气:“我说,都听清楚没有?!”

朱棣和朱标同时看向朱樉。

朱樉浑身一颤,连忙磕了三个头:“儿臣遵命!”

放下茶杯,马皇后看向苏河:“你接着说。既然允炆选择了削藩,最终却失踪了,这说明有藩王造反成功。是谁?告诉我。”

马皇后心思缜密,已从前因后果推测出了大概。

苏河对马皇后的推断深感佩服:“娘娘猜得没错,朱允炆的确是被藩王击败,最终下落不明。”

朱标闻言,第一个涌上心头的就是愤怒。

能做藩王的都是他的亲弟弟!

亲叔叔竟让自己的大侄子失踪,这在皇室宗亲中也是大忌。

“是谁?苏兄,到底是哪位藩王让允炆失踪的?”朱标急切地追问。

马皇后虽未言语,但态度同样明确。

苏河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抬眼看向不远处低着头的朱棣。

当他的目光定格在朱棣身上时,低着头的朱棣感到浑身不自在,朱标的问话仿佛在他耳边回响。

他鬼使神差地猛然抬头。

场面瞬间变得十分尴尬。

跪在地上的二哥朱樉,站在身边的太子大哥朱标,坐在石凳上的母亲马皇后。

还有他最不想见到的苏河,正笑着对他打招呼:

“嘿嘿,永乐大帝,你好啊~”

看到苏河的笑容,朱棣的脸色顿时阴沉下来。

“喂!苏河!你看我做什么?我哪里得罪你了?大哥,你看这人是不是有问题?他连我名字都叫错了!我是朱棣,你的四弟,不是什么永乐大...帝...”

朱棣辩解着,但说到最后几个字,声音骤然低了下去,张大嘴巴,指着苏河说不出话来。

此刻的朱棣真想大哭一场。

他本以为二哥朱樉的处境已经够糟了,没想到自己更惨!

要是问别的事,他绝不会如此失态。

可刚才朱标明明问的是哪个藩王导致朱允炆失踪,苏河却称他为“永乐大帝”!

这不明摆着说他就是那个造反成功的藩王吗?

与此同时,跪在地上反思的朱樉心里竟然感到一丝诡异的痛快。

人在自己倒霉时,看到有人比自己更倒霉,也算一种安慰。

朱樉此刻就是这种心态。

作为“吃瓜群众”,他忽然觉得刚才母后的训斥似乎也没那么严重了,因为朱棣做的事,显然比他严重得多!

现场一片寂静。

朱棣眼看无法辩解,直接扑通一声跪倒在马皇后面前:

“母后!儿臣冤枉啊!我绝无半点造反的心思!他污蔑我!他诽谤我!苏河!我根本不认识你,你为何要置我于死地!”

跪在地上的朱棣几乎要哭出来。

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只是碰巧跟二哥打招呼,竟被卷入此事,还被苏河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

朱棣心惊胆战,只能祈求母后看在儿子的份上饶过他。

历史上,造反的王爷下场通常都很惨。

身为大哥,朱标心情复杂地看着这个弟弟。

说实话,他没想到造反成功的会是老四。

最新小说: 李二:我家老二,学我玄武门造反 红楼:我能升级词条! 马皇后:重八,我后宫真没藏男人 三国:雄据江东,开局霸王之力 亮剑:从俞家岭开始 大明:一句重八,朱元璋当庭失态 法兰西之父 朱棣:我家老四,在搞工业革命? 状元郎 乱世:我无限白粥,号大贤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