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
将户口黄册合上,陆云满意点头。
随后看着众难民,他开口说道:“此前本官便说过,凡迁徙至居风县之民,无论男女老幼,人给田五亩。
看到这村外的良田了吗?
这就是要分给你们的田。
不过这些田只是分给你们租种,官府租田给你们,这些田地不可买卖,违者严惩。
当然,这租税很便宜,尔等只需交两成租子,同时再交三成正、杂税,余下五成,尽归你等。”
当着众多难民的面,陆云宣布着规矩。
居风县这边的田地为一年两熟,一亩地的收成约在1.2石到1.8石,一家五口二十五亩地,一年可得粮60~90石。
一家五口就算天天吃饱饭,一年最多也就耗费个20石粮食。
陆云就算收走一半,剩下的也有30~45石粮。
这么多粮食,足够他们生活,甚至过得好了。
听了陆云的话,下方众多难民,一个个面面相觑,却都不敢乱说话。
畏惧官老爷,是这些底层百姓,刻在骨子里的习惯。
尤其陆云身边还大军环绕,威武不凡,就更不敢乱说话了。
不过陆云也没指望他们回应。
他已经定下了政策,底下的人去执行即可。
所以宣布了自己政令之后,陆云便对其余县卒吩咐道:“你们按照黄册,带着各户之民,去村外田地,按户分田吧。”
“是。”
众士卒应命。
随后便一人带着一两户人家,散到了小园村外的广阔田野,开始给这些新村民分田地。
见官府真的分田,哪怕分了的田只是给他们租种,一众村民们依旧感到了安心与喜悦。
等一处处田地,开始画好地契,一式三份,除去给县衙总名册、户房备份的之外,剩下一份发到这些村民手中时。
一阵又一阵的欢呼,便在田野上不绝于耳了。
众多村民趴跪在自己的田上,又摸摸这土,又拔拔那草,随后一连串的,向陆云这边的方向叩头感恩。
有着七十个识文断字、令行禁止的士卒主持,分田任务进行得很快。
等到傍晚,小园村的这些难民,基本都分好了田地。
523人,按照一人五亩的标准,2615亩田地,通通发了下去。
甚至发完之后,村外还剩了三百余亩田,预计还可以再安置个六十余人。
对于这些闲田,陆云准备等下批流民到来,再安置过来分田。
户籍登记造册完毕,荒田也按口均分,小园村这152户新村民,在有户有田之后,便算彻底的安下家来。
不过村内户口过多,想按一户一宅的标准安置,房子确实不够分了。
见此,陆云吩咐道:“我看村内有几家大户,家宅颇广,除了留下一间用来驻军之外,余下可分拆修葺,隔成数宅,分给村民。
嗯,就分给那几户成为乡兵的人家吧。
剩下若有不足,你便带着人,再修一些宅院吧。
村子附近空地够大,这些村民闲着,容易生乱,让他们干干活也好。”
小园村原本的田地,许多都是大户的。
现在这些大户都死在了那场军乱中,剩下宅院被收为官有。
不过一座偏远乡村,这里的宅院收归公有,对官府也没多大用处。
不如全都分拆了,当做福利,分配给乡兵。
“是。”
林安平应命。
给小园村的难民登记户口,分完田后,这边的事情也差不多了结了。
陆云没有立刻离开,又在这里待了几天,观看着清户令、分田令实行后,具体的效果如何。
结果令他很是满意。
有了家宅田地之后,新村民们对这里的归属感,明显上了一个档次。
一些分配好了房屋的村民,在看到自己房屋破败之后,甚至开始主动寻找材料,进行修葺。
还没有房子的村民,则主动找到了林安平,请求分地搭建房子。
分来的那些田地,也有村民在开始除草挖石,竟是尝试着准备种些豆子,想抢种些杂粮过冬。
这些积极性,都是先前他们作为难民时,所没有的。
“有恒产者有恒心,果然是自古名理。”
陆云看着这一幕,心中颇为欣喜。
小园村的事情,证明了他清户、分田二令的可行性。
让陆云更加确认了,推行此令,可以让居风县从百废待兴中复苏过来。
这等善政,自然要推行开来。
确认了两项政令可行之后,陆云没有在这个小村庄继续耽搁。
留下林安平继续主持政令的实施,他则立刻带着县卒,返回县城。
回城之后。
陆云先是去寻了南征军的卒长潘秀成,先送上了一些银两,然后说明了自己想要实施的政令,请求对方的支持。
他是居风县的县令,本就代表着朝廷衙门。
此时又奉上银钱,态度客气。
既有大义,又有利益,这等事情,潘秀成自然不会拒绝。
当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