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做一部真正的艺术电影。目前来说,我们国产电影行业面临两个矛盾,一个是过度商业化,另一个是在多元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走的不够坚决。”
“好莱坞电影票房不断增长,固然是我们的荣幸,说明中国市场更具吸引力,说明我们文化市场能够接受更多元更国际化的影视产品,我们的市场性能正在加强,文化影响力逐步提高。”
“但我们市场开放程度依然不够,需要更彻底的电影市场放开,市场准入。”
“而文艺电影领域,我们的投入也远远不够,要有更多能够让大家喜欢的文艺电影,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需要独立电影院线。”
这些话,对于正常人来说,确实很低智,甚至脑残。
存有巨大逻辑漏洞。
一边说国产电影过度商业化,扶持文艺电影,另一边又加大引入好莱坞电影。
妥妥的自相矛盾,逻辑混乱。
但实际上,从海外评奖角度来说,一点毛病都没有。
因为逻辑混乱的前提是,国产电影和好莱坞电影之间是平等的。
而这种思想本身就不适合海外评奖。
在海外评奖思维中,国产电影和好莱坞无法相提并论,甚至要低很多等。
好莱坞电影是高位的存在,是不用受任何束缚的,赢就完了。
而国产电影就是输,再好也是输。
只有靠近接近外部叙事,破碎、撕裂、痛苦、边缘的文艺电影,才沾了一点赢。
也只是一点赢。
最多无尽接近于赢,肯定不能赢。
因为从打上国产电影的标签开始,就无法赢了。
“这块土地、这些人,终其一生,大多所行,不过苟且二字。所谓风光,不过苟且有术,行路坎坷,不过苟且无门。基本不过如此而已。”
总体来说。
要海外评奖,不管是拍的电影,还是主创要说的话,都要符合这句话。
要有“我们都在努力的活着”,但“活不好”的不幸感觉。
终其一生,最大的努力就是输。
拼尽全力,只是活着,只是生存。
不能有快乐,不能有欢喜;
不能有家庭的温馨,不能有朋友的分享,不能有共同志向的朋友、同事;
更不能有辉煌的历史,不能有英雄气概,不能有荡气回肠。
说白了,不能有正常的生活。
不配。
只有输,必输,或输,将输,要输.......
千言万语总是输。
这就是海外获奖的密码。
这种心态有个延伸,比如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哈尔滨南方小土豆......
见大家玩得开心,有意或者无意的泼冷水、拆台。
这里面不是博流量所能解释,加入其中也可以得流量。
原因其实很简单,是一些人心理失衡了,这些人在媒体平台又有影响力。
天天看着BBC转发路边社,勉强赢一点,努力的活着,让自己内心不崩溃。
转头一看,国内一帮人潇潇洒洒,一个个脸上没受欺负的样子。
吹外面不受欺负的脸,可以!
里面要真欢声笑语,不行!
沈善登对此非常清楚,后世这些不是秘密。
只是.......
实在是说不下去了。
沈善登深吸了一口气,看了周奇峰一眼,示意他推进下个环节。
纵使这是沈善登自己写的,但是写和读出来,在博客上发表,和在公开读出来,那感觉完全不同。
妈的!
这口屎实在难以下咽!
周奇峰作为制片人开始介绍项目。
沈善登观察了下媒体,和其他区域,比较符合预期。
这个时间点,这样的发言,算是文艺圈正常水平。
在下面很多人看来,沈善登展现其对电影艺术的热情与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决心,尽管演讲内容略显夸张,但展现了他对文艺的热爱和对国际舞台的野心。
不少跟踪电影报道的记者,有几个还很兴奋。
沈善登是个好导演苗子!
凭借个人影响力,和在青年群体的号召力,能给逐渐失声的文艺电影注入活力。
台上。
周奇峰说道:“这部戏沈导付出了一切,压上所有,制作费用是沈导抵押了房子凑出来的。”
啪啪啪!
能来捧场的基本礼节有的,响起掌声。
沈善登调整了心情,面带微笑。
已经开机,恶心也要走下去。
他倒要看看,究竟能有多恶心。
当然这不是说文艺不好,艺术是发现美展示美的。
同理,不是发现美展示美的,那就是假文艺。
沈善登对于真文艺保持尊重,也是他的职业追求。
只对假文艺感到恶心,特别是拿着假文艺,假艺术名义装逼秀优越的行为。
沈善登做了表态:“砸锅卖铁也要拍好电影,搞艺术竭尽全力。”
“卖房拍戏”这也是设计的一个环节,文艺小故事。
既能够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