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他给了“启明小学”的名分,张干事说他又负责新人安置,那找他帮忙合情合理。
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低沉的一声:“进。”
推门进去,陈远疆正伏在一张旧木桌上写着什么。
桌上摊着几份文件。他抬起头,看到是舒染,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陈干事,”舒染站定,开门见山地说:“启明小学今天准备开课。但赵主任说,学生需要我自己去动员。我对连队人员情况不熟,特别是职工家里有适龄儿童的,以及附近牧区可能送孩子来的家庭,完全没有头绪。想麻烦您,看看有没有连队登记在册的家属子女名册?这是组织安排给我的教学工作,我需要基础信息才能开展。”
陈远疆放下笔,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沉默几秒,他拉开桌下一个抽屉,翻找片刻,抽出一张折叠的纸。
“连队职工家属子女名册,”他将纸推到桌边,“登记在册的适龄儿童十二人,年龄七到十三岁。住址有标注。”
他又从抽屉深处拿出一本更薄的册子,“附近常驻放牧点大约是三家。各家适龄儿童情况不详,需实地了解。”
他用手指在桌上虚划了一下,“牧区位置,出连队西侧,沿排碱渠走约三里,地势稍低洼处,有一小片依托地下泉眼形成的胡杨林和红柳区。牧民们就在林带边缘和下游的草甸上放牧,那是附近几十里内水源最稳定的地方。”
他的语速不快,信息提供得清晰精准。
“谢谢陈干事!”舒染如获至宝,赶紧拿起那两张纸。
职工名册上写着名字、父母姓名、年龄,后面跟着“地窝子X排X号”或“土坯房东X间”之类的地址。
牧区那本薄册子则只有户主名字和大致方位。
“牧区情况复杂,语言不通,风俗各异。”陈远疆看着她,补充了一句,语气平淡却带着提醒,“注意方式方法。安全第一。”
“我明白,谢谢提醒。”舒染郑重道谢,将两张纸小心折好揣进口袋。有了这份资料,她的心里踏实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