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工业母机终(1 / 2)

1949年11月28日清晨,奉天兵工厂的食堂里飘着玉米粥的香气。陈樾坐在角落的桌子前,一边啃着窝头,一边在笔记本上勾画着什么。周围的工人们都识趣地不去打扰他——自从铣床试制成功后,这位年轻的总工程师就像上了发条似的,没日没夜地工作。

"陈总工,您又没回宿舍?"林秀兰端着饭盒走过来,看见陈樾眼下的黑眼圈,不禁皱起眉头。

陈樾头也不抬地指了指桌上的图纸:"刨床设计刚完成,待会儿要交给你们。"

"这么快?"林秀兰惊讶地瞪大眼睛。她记得前天晚上陈总工还说刨床设计才完成一半。

陈樾这才抬起头,露出一个疲惫的笑容:"趁热打铁嘛。铣床的成功证明你们完全有能力独立完成制造任务,所以我打算把刨床项目全权交给你们团队。"

"这..."林秀兰的手有些发抖,"我们能行吗?"

"当然行!"陈樾合上笔记本,"你们已经掌握了核心技术,剩下的就是按部就班地实施。遇到问题随时来找我,但我相信你们能解决大部分困难。"

吃完早饭,陈樾召集所有学员到达会议室。当他把厚厚一叠刨床图纸交到张卫国手中时,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同志们,"陈樾环视众人,"从今天起,刨床项目就交给你们了。我负责技术指导,但具体实施由你们自主决定。"

张卫国接过图纸,手都在发抖:"陈总工,我们...我们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

"不是我的信任,"陈樾纠正道,"是国家的信任。这些机床将决定我们能否造出自己的枪炮、汽车甚至飞机。"

离开会议室后,陈樾立刻钻进办公室,开始设计钻床。桌上摆满了从国外带回的技术资料和系统生成的设计方案。他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有条不紊地将先进技术"翻译"成适合当时夏国工业水平的设计。

12月3日深夜,当厂区最后一盏灯熄灭时,只有陈樾的办公室还亮着煤油灯。钻床的最后一处细节终于完成,他长舒一口气,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突然,一阵敲门声惊醒了他。

"陈总工,您果然还在!"是张卫国,他手里捧着一个饭盒,"林秀兰说您肯定没吃晚饭,让我给您送点吃的。"

陈樾这才发现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他接过饭盒,里面是两个还温热的玉米面馒头和一小碟咸菜。

"刨床进展如何?"陈樾边吃边问。

"主轴组已经完成粗加工,床身铸造也没问题,就是导轨磨削遇到点麻烦。"张卫国挠挠头,"王师傅说咱们的磨床精度不够..."

陈樾眼睛一亮:"正好!我设计的钻床已经完成了,明天开始你们分出一部分人手准备制造钻床。至于刨床导轨的问题..."他撕下一张纸,快速画了个简易工装夹具,"用这个辅助加工,精度能提高两级。"

张卫国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把图纸折好放进兜里:"陈总工,您真是太神了!这么简单的办法,我们怎么就没想到呢?"

"经验而已。"陈樾摆摆手,"去休息吧,明天还有得忙呢。"

12月5日,当陈樾正在完善镗床设计时,张卫国兴冲冲地闯进办公室:"陈总工,刨床试车成功了!精度比毛熊援助的还要高!"

车间里,学员们围着那台崭新的刨床欢呼雀跃。林秀兰正操作机器刨削一块钢板,切屑如丝般均匀地卷曲着落下。测量结果显示,加工平面的平整度误差不超过0.01毫米,完全达到设计要求。

"干得漂亮!"陈樾由衷地赞叹,"接下来,钻床项目可以全面启动了。"

有了前两次的经验,这次学员们更加得心应手。陈樾只需偶尔解决一些关键问题,大部分时间都能专注于镗床设计。12月8日,镗床图纸刚一下发,各小组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分工准备。

车间的角落里,老技工王铁锤带着几个年轻人正在浇铸镗床底座。铁水倒入砂型的瞬间,火花四溅,映红了每个人专注的面庞。

"小心温度!"王铁锤大声指导,"要慢慢浇,不能急!"

另一边,张卫国正对照图纸检查刚加工完的镗杆。这个细长的零件要求极高的直线度,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怎么样?"林秀兰凑过来问。

张卫国擦了擦额头的汗:"差0.002毫米,应该能用。"

12月12日,钻床成功试制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全厂。这台立式钻床不仅能钻能铰,还能攻丝,一机多用,让老师们傅们都啧啧称奇。

"陈总工,"赵厂长兴奋地拍着陈樾的肩膀,"部里刚来电话,说要把咱们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陈樾却已经沉浸在磨床的设计中。他深知,要加工出高精度的刀具和量具,一台好的磨床必不可少。每天深夜,他办公室的灯光总是最后一个熄灭。

12月15日,磨床图纸刚下发,镗床项目就传来捷报——主轴回转精度达到0.001毫米,完全满足精密加工要求!学员们已经形成了高效的工作模式:老技工负责铸造和粗加工,大学生们负责精密部件和总装调试,遇到难题集体攻关。

"陈

最新小说: 仙门赘婿:道侣女帝逼我纳妾 婚礼上被绿,她转身嫁最帅的英雄 占星家忽悠着你 重生七零:我脑海里有座武器库! 通感绝嗣京少,小孕雀带崽瞒不住了! 我根正苗红,你们也敢欺负? 五色年华 小医生踏星途 末世种田求生:捡个崽崽开农场 郎君他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