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052型驱逐舰(1 / 3)

1961年3月15日清晨,大连造船厂设计室。

陈樾裹紧棉大衣,呵出的白气在寒风中迅速消散。他抬头望了望厂区门口那块斑驳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标语牌,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推开设计室厚重的铁门,扑面而来的是浓重的烟草味、油墨香,还有二十多位国内顶尖船舶专家期待的目光。

"陈总工!可把您盼来了!"头发花白的老设计师张振华快步迎上来,布满老茧的双手紧紧握住陈樾。老人手背上还沾着墨迹,显然已经工作了一整夜。

陈樾环顾四周,设计室的墙上贴满了各式舰艇图纸,角落里堆着十几个舰船模型。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正中央那张巨大的"诺顿海峡"号驱逐舰照片上——那是他在韩国海域用长焦镜头偷拍的,舰桥上方的相控阵雷达天线清晰可见,连铆钉的排列都一览无余。

"同志们,"陈樾从磨损的牛皮公文包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叠照片,"这是我整理的鹰酱战舰资料,每人一套。注意保密。"

照片在专家们手中传阅,引发一阵阵惊叹。年轻的设计师小李瞪大眼睛,手指轻轻抚过照片上流畅的舰体线型:"这水线设计...简直像刀切黄油一样!"

"不止如此。"陈樾打开那台从苏联进口的笨重投影仪,墙上立刻显示出更多细节照片。他拿起教鞭,指向舰艏部位:"注意看它的飞剪艏设计,配合这个角度的舷弧,在高速航行时能有效抑制甲板上浪。"

船舶流体力学专家王教授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闪发亮:"这种设计理论上可行,但我们的钢材强度..."他的话没说完,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暴露出内心的焦虑。

"用鞍钢新研发的921A特种钢。"陈樾早有准备,从皮箱里取出一份盖着红章的材料检测报告,"屈服强度达到785MPa,比现有舰用钢提高40%,焊接性能也更优。"报告在专家们手中传递,纸张发出沙沙的响声。

张振华翻看着报告,布满皱纹的手指微微发抖:"这...这要是真的..."老人声音哽咽,想起了二十年前用木船打鬼子炮舰的往事。

"千真万确。"陈樾拍了拍老专家的肩膀,感受到布料下瘦削的骨骼,"已经在实验室试制成功,下个月就能量产。"他故意提高音量:"到时候,咱们的舰体钢板厚度可以比鹰酱战舰减少20%,重量减轻意味着更快、更灵活!"

会议室里顿时响起热烈的讨论声。陈樾注意到角落里一直沉默的苏梅——这位三十出头的女工程师是设计室少有的女性,此刻正飞快地在笔记本上画着什么。他悄悄走过去,看到纸上是一个精巧的舰艉设计草图。

"苏工有什么想法?"陈樾轻声问道。

苏梅吓了一跳,笔记本"啪"地合上,脸颊泛起红晕:"没、没什么,就是觉得鹰酱战舰的螺旋桨布局可能..."

"说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嘛!"陈樾鼓励道,声音刚好让所有人都能听见。

在众人注视下,苏梅颤抖着翻开笔记本:"我观察鹰酱战舰的螺旋桨会产生空泡,想着如果调整一下舵叶角度,再配合这个导流罩..."她的声音越来越小。

"妙啊!"王教授突然拍案而起,"这样能减少5%的推进损失!老张,快把总体布置图拿来!"

会议持续到深夜。陈樾像变魔术一样,不断从公文包中取出各种技术资料:新型蒸汽轮机设计图、舰炮减震系统示意图、甚至连厨房排烟管道优化方案都有。每次他"恰好"拿出解决当前问题的资料时,都会假装思考一下:"这个...好像是去年在哈尔滨船舶学院看到的资料..."

凌晨两点,当最后一位专家终于点头认可了动力系统方案,陈樾拍了拍手:"同志们,我们的目标不是简单模仿,而是吸收创新。三个月内,必须拿出初步设计方案!"他的声音有些嘶哑,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窗外,早春的海风呼啸而过,却吹不散设计室里沸腾的热情。陈樾看着满桌的咖啡杯和烟蒂,还有那些闪闪发光的眼睛,知道一颗种子已经播下。

三个月后,同样的会议室。六月的阳光透过纱窗,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陈樾皱着眉头审视桌上的模型——这是按1:100比例制作的驱逐舰初稿,柚木雕刻的舰体泛着温润的光泽。他伸手轻轻抚摸舰桥部位:"雷达反射面积还是太大,这里需要内倾15度,还有烟囱,必须和桅杆一体化设计。"

张振华面露难色,拿起计算尺比划着:"可是火控雷达天线重量会带来结构应力..."

"用这个。"陈樾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微型胶卷,投影仪上立刻显示出一组精巧的结构图,"蜂窝状铝合金支架,内部用交叉加强筋,强度足够支撑两吨重的设备,重量却比钢制结构减轻一半。"

年轻的技术员小赵突然倒吸一口冷气:"这...这不是鹰酱军的..."

"是我们自己的创新。"陈樾斩钉截铁地说,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个人,"记住,从现在开始,这上面的每一个螺丝钉,都必须是我们自己的设计!"

苏梅鼓起勇气举手:"陈总,关于舰艏设计,我做了个模

最新小说: 仙门赘婿:道侣女帝逼我纳妾 婚礼上被绿,她转身嫁最帅的英雄 占星家忽悠着你 重生七零:我脑海里有座武器库! 通感绝嗣京少,小孕雀带崽瞒不住了! 我根正苗红,你们也敢欺负? 五色年华 小医生踏星途 末世种田求生:捡个崽崽开农场 郎君他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