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相机快门"咔嚓咔嚓"响个不停,闪光灯在漫天沙尘中形成一团团光晕,像是微型的人造太阳。
1973年3月15日上午十点整,国际会议中心阿拉伯厅的金色大门在液压装置"嗡嗡"声中缓缓关闭,门轴转动的"吱呀"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了足足三秒。签字笔在羊皮纸上划过的"沙沙"声被摄影机马达的"哒哒"声盖过,三十亿美元的金额数字用中阿双语书写,墨迹在特制纸张上微微反光。
"用石油结算。"阿卜杜勒亲王的钻石戒指在签名时刮破了纸张,发出轻微的"刺啦"声。他的万宝龙钢笔突然漏墨,蓝色墨水在签名处晕开,像极了波斯湾的一小块海水。服务员端来的香槟塔突然晃动,水晶杯壁碰撞的"叮当"声像是沙漠商队传来的驼铃。
李强部长接过沉甸甸的合同文本时,装订用的金线在透过纱帘的阳光中闪闪发亮。窗外突然飞过一群信鸽,鸽哨的"嗡嗡"声穿过双层玻璃,在厅内形成奇妙的共鸣。财务组的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成一片,与中央空调出风口的"呼呼"声形成了古怪的二重奏。
1973年7月的一个闷热午后,卡拉奇港的汉斯猫国造起重机"嘎吱嘎吱"地吊起最后一个军绿色集装箱。码头工人古尔汗擦了把汗,汗珠滴在滚烫的铁皮箱上立刻"滋啦"一声蒸发成白汽。海关关员的铜质印章"啪"地盖在文件上,红印泥的油墨味混合着阿拉伯海咸腥的海风,形成一种奇特的气息。
"开船喽!"老船长的吆喝被汽笛声淹没。当满载军火的万吨货轮缓缓驶离港口时,海浪拍打船身的"哗哗"声与成群海鸥的鸣叫混在一起。夕阳将集装箱的影子拉得很长,在码头上投下一排排列队士兵般的黑影。货轮烟囱冒出的黑烟在晚霞中渐渐消散,像是一条通往波斯湾的隐形航线。
在四九城总参作战室里,赵卫国将军用红铅笔在地图上画了条从新疆到波斯湾的虚线。铅笔芯突然断裂,碎屑落在阿拉伯半岛的位置,像是一滴黑色的石油。窗外知了突然齐声鸣叫,声浪穿透纱窗,与电报机"滴滴答答"的声响交织成奇特的乐章。
"这下有意思了。"李强部长摩挲着刚送来的石油样品瓶,玻璃壁上的冷凝水打湿了他的的确良袖口。秘书的钢笔突然从桌面滚落,金属笔帽在水泥地上转了好几圈,最后"叮"的一声停在阿拉伯海的位置,像一艘抛锚的军舰。窗外,1973年夏天的第一场暴雨突然倾盆而下,雨点敲打在铁皮屋檐上,发出震耳欲聋的"咚咚"声,仿佛在叩响新时代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