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第29章
没了上门敲诈的黑警,生活回到了正轨。
何长宜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不仅峨罗斯商人主动上门求购,还有不少钟国倒爷愿意从她这里批发货物,省下回国进货的时间。虽然从“一倒”变“二倒”使得获利没有之前那般丰厚,但考虑到乘坐国际列车往返钟峨需要至少半个月的时间以及高昂的交通成本,从何长宜这里进货是更加经济实惠的选择。
毕竟不需要回国进货就不必担心买不到火车票,也不用担心护照过期难以通过海关入境峨罗斯,还能加快资金流转速度,不知能省下多少事。而且何长宜所提供的货物可以用物美价廉来形容,即使是他们自己回国进货,对于这种中高等质量的货物,也不一定能拿到比她更低的价格。时间一长,何长宜渐渐在倒爷圈打响了批发商的名号。与此同时,一些倒爷无法忍受莫斯克的日益恶劣治安和警察的不作为,不能为了钱不要命,最终决定回国。
临走前,有人试探性地问何长宜收不收他们手上没卖出的货物。何长宜在检查过货物质量后,将其中质量较好的货物收了下来,加价后卖出,小赚一笔。
天气越来越寒冷,莫斯克下起了大雪。
当人在户外时,空气中像有隐形的冰刺,呼吸时扎进脆弱鼻腔,每一次吸气变成不适的小折磨。
也就是这时,峨式建筑过于厚实的墙体才展现出它的作用,将极寒的低温稍微隔绝在外,但也不能完全隔绝。
维塔里耶奶奶不肯收何长宜的房租和生活费,何长宜便将日常的食物、日用品和柴火木炭都包圆儿,变相补贴家用。老太太珍惜物资,不肯让她多花费,何长宜就夸张表演“冻死了”,每每引得阿列克谢侧目。
因此,今年维塔里耶奶奶家格外温暖,打开门便是一股柔和的暖意扑面而来。
每次何长宜回到维塔里耶奶奶家时,都能看到一群老头老太太围着壁炉取暖。
壁炉烧得热极了,加上室内暖气的助力,维塔里耶奶奶的老朋友们脸上泛起幸福的红晕。
何长宜第一次见到这些老人时还有些不满,如果需要以物易物的话可以来她的办公室,而不是留在维塔里耶奶奶家,引来宵小的觊觎。但维塔里耶奶奶解释道:
“这些都是我的老朋友。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他们需要一点温暖,至少可以熬到下一个春天。”
于是,何长宜得知,由于退休金不抵物价飞涨,这些曾经的教授和工程师,如今陷入了生活难以为继的窘境。
夏天的时候,他们还可以在自家的郊区小别墅“达洽"里种菜,自给自足;但等到了冬天,取暖变成了无法克服的困难。没有木柴,没有暖气,也没有厚实的保暖衣物。为了活下去,一位工程师将旧报纸厚厚地糊在墙上,一层又一层,直到屋内像是报纸棺材。
他推着眼镜,高兴地与何长宜分享经验。
“在报纸厚度达到十五厘米时,能够降低百分之三十的热能损耗。”还有一位哲学教授,她将家里珍藏的托尔斯泰全集烧了取暖。“非常暖和。”
她平静地说:“每个字母都在释放卡路里”维塔里耶奶奶遗憾地问道:
“为什么不留下《战争与和平》?我记得那是你最爱的书。”哲学教授沉默了许久,然后说道:
“寒夜比历史更长。”
多讽刺,又多么现实。
知识不仅是力量,知识还能是热量。
何长宜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默默地买回来更多的炭火,并将一些有瑕疵的羽绒服放在壁炉旁,请维塔里耶奶奶帮忙处理这些残次品。当何长宜晚上回来的时候,壁炉旁的羽绒服不见了,一副油画摆在那里,是清晨的白桦树林,牛奶般的薄雾弥漫,树影的轮廓在雾气中融化。天气还在不断变冷,路上的行人少极了,上门的客户也变少了,何长宜的办公室难得安静下来。
她端着一杯红茶站在窗边,隔着厚实的玻璃,雪花飘洒,将莫斯克笼上一层欲说还休的白纱,或者说,遮羞布。
看不到乞丐,也看不到醉汉,他们都在雪下睡着了。茫茫一片苍白,当有人径直朝公寓方向走来时,看起来格外显眼。到了公寓门口,似乎是若有所觉,来人抬头朝楼上看去,与窗边的何长宜撞上视线。
他扯下围巾,露出一张笑容可掬的脸。
何长宜挑眉,下一刻,桌上座机响起,话筒传来门房老太太的声音。“何小姐,有一位名叫xiexun的钟国人来找,他是您的客人吗?”何长宜很想说不是,但她又很好奇谢迅这头小狐狸来找她有什么事,便让门房老太太放他进来。
谢迅进门后,将提来的两箱礼物放到门边,很规矩地坐到沙发上,客客气气地与何长宜寒暄。
何长宜翘着腿坐在办公桌后,冲他抬了抬下巴。“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你不像是无聊时找人聊天叙旧的人,所以,别浪费时间,有话快说。”
对于何长宜有些冒犯和攻击性的话,谢迅毫不生气,依旧端着一张清秀可人的笑脸。
“何小姐,我有一笔生意想同你合作,如果顺利的话,一趟就能赚四五万美金。″
何长宜露出疑惑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