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帐下众将面面相觑,皆默然无语。
帐下杨温沉吟良久,出列道:“末将观梁山贼寇,全仗八百里水泊天险。若能先破其水寨,旱寨、头关自然瓦解。”徐京拍案叫道:“此计大妙!”虞逸暘忽道:“既如此,末将在岳州有三个水军兄弟,皆是浪里白条般的好汉。若得他三人相助,何愁水寨不破?”循晨忙问端的。话说扬成所说的三位水军,究竟是何人?却是岳州的三位水军都统制。
一人姓袁名舒昊,表字飞虎,籍贯洛阳人氏,此人乃岳州水军指挥使,善使一对日月剑,平日里擅长训练水军,将自家水军训练成精锐,又因平日里严厉训军,又在当地颇有名望,皆受平民百姓爱戴,人皆唤他为海阎王。
有诗赞舒昊曰:
面如白皙眼俊晶,身长七尺受民爱。
训练水军颇有名,舒昊大名扬水军。
又有小诗赞曰:
舒昊好男儿,海阎王美誉。
剑影波涛间,麾下水师威。
训练有素众,将士齐心力,
飞虎临水面,尽显英雄姿。
另外他有两位结义兄弟,一人姓丁名为子通,祖贯青州人氏,驾船杀敌皆是把好手,平日善使一条长杆刀,水性极好,犹如水中蛟龙一般灵活自如,人皆唤他为水无常。
有诗赞丁子通道:
腾云驾雾分水流,宛如一条潜江龙。
又如水中无常王,子通名声排次之。
又有小诗赞曰:
青州丁家郎,通字冠其旁。
驾舟如踏浪,水上功夫强。
长杆刀在手,斩敌如切菜。
蛟龙入深渊,自由自在翔。
另一人姓倪双名海涛,籍贯保定府人氏,亦是水性精熟之辈,技艺巧熟,可谓水中豪杰,曾驾船与自家心腹袭击敌贼,力战二十余人,还奋勇斩了十余人,尚且还得胜回寨,人皆唤他为潜伏鲸。
有诗称赞海涛曰:
乘风破浪入江去,铁船破敌浪海涛。
不下当年小七勇,海涛威名排前列。
又有小诗赞曰:
海涛掀狂澜,水路显神威。
潜鲸荡敌舰,倪家勇可追。
铁骨担风雨,银枪闯江海,
海涛名字响,传颂至永远。
且说袁舒昊接了虞逸暘书信,当即会齐丁子通、倪海涛二人。三人看罢书信,丁子通拍案道:“梁山草寇猖獗,正该我等建功!”倪海涛亦道:“兄长既有召唤,岂敢怠慢。”当下三人写了回书,辞别家小。袁舒昊将水军事务暂交副将孙平明掌管,点齐五千精锐水军,战船百余艘。临行时,岳州知府亲至码头相送,嘱咐道:“三位将军此去,务要剿灭梁山,为朝廷除害。”三人拜别,扬帆起程。
行至第三日,遥见周循晨大营。早有哨马飞报,循晨即率虞逸暘、杨温、徐京出营相迎。但见:袁舒昊身披鱼鳞甲,腰悬日月剑;丁子通头戴镔铁盔,手持点钢枪;倪海涛身着水靠,背负雁翎刀。五千水军列阵,端的是旌旗蔽日,刀枪如林。虞逸暘抢步上前,执手笑道:“三位贤弟远来辛苦!为兄已备下水酒,且先痛饮三杯,再议破敌之策不迟。”袁舒昊朗声道:“剿匪事大,酒宴事小。不如先看水寨形势,再作计较。”
且说周循晨定下计策,众将分头行事。袁舒昊领着丁子通、倪海涛、杨温、徐京并五千精锐水军,战船齐发,直逼梁山水寨。那水寨守将郑浩博正与向震、赵晟、花蛟、阮良商议防御之策,忽闻探马来报:“官军水师浩浩荡荡杀来,战船遮天蔽日,恐有数千之众!”浩博听罢,拍案而起,怒道:“官军欺人太甚!既敢犯我水寨,定叫他有来无回!”赵晟、向震等纷纷拱手道:“愿听哥哥调遣!”浩博略一沉吟,道:“敌军势大,单凭我等恐难抵挡。阮良贤侄速回大寨,请哥哥再拨几员水军头领助战!”阮良领命,驾快船如飞而去。
且说殷浩正欲率军迎战周循晨,忽见阮良飞马来报,言官军大举进犯水寨。殷浩闻言大惊,急聚众将商议。花凤梧进言道:“哥哥乃三军主帅,岂可轻动?不若遣几员水军头领增援,料郑浩博等兄弟定能取胜。”殷浩略一思忖,点头道:“贤妹所言极是。”遂令阮良、顾怡筠、谢熙涵三将,率三千水军精锐,乘快船驰援水寨。临行前殷浩叮嘱道:“三位贤弟贤妹务必小心,若事不可为,速退保二关,不可恋战。”三人领命而去。此时袁舒昊率官军水师已逼近梁山水域。忽见梁山水寨中转出六条战船。
见到为首的战船只有五百名水军,身上皆穿皮戎甲,手上皆用把缪叶小刀,只见船上有员统帅,面如白皙,身长七尺三四身材,手舞一对虎头鞭,年纪约莫有才二十七,这条战船有杆锦绣旗帜,旗号上写着:梁山水军头领水狂魔郑浩博。
只见他左旁又闪出一条战船,亦有五百名水军,各用自家军械,只见船头站立一人,此人长相宛如一条恶龙,身长七尺以上身材,手中紧握青铜双戈,临危不乱,旗号上书着:梁山水军头领搅破龙赵晟。又见他右侧紧跟一条战船,五百名水军簇拥着一将,五百名水军各拿杆鱼叉,只见那将缓缓起身,手中拿着一把诛龙戏水剑,那将正是水军头领常水妖向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