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下颌的线条似乎绷得更紧了些。
赵廷文沉默了几秒,带着沉重的压力,让空气都似乎凝滞了。
片刻后,他缓缓抬眼,目光落在李湛身上。
那眼神深不见底,平静得像暴风雨来临前的海面,但李湛能清晰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令人心悸的冷冽力量。
“忙去吧。”
他没有问细节,也没有表现出任何额外的情绪。
只是重新低下头,目光落回桌上的文件,笔尖再次沉稳地移动起来。
但李湛知道,这平静之下,是即将席卷临昌的惊涛骇浪正在酝酿。
领导越是平静,意味着他的决心和将要采取的行动,越是雷霆万钧。
……
自方允直拒周景行的暗示,团队在临昌的工作便如陷泥沼。
临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终于汹涌翻滚。
周鸿德的影响力,如无形巨手,开始悄然施压。
陈宴辞的助理律师小李,携正式函件前往宏远法务部。
负责人笑容满面,态度极尽配合
“陈律师团队所需材料,我们定当全力支持!不过嘛……”
他话锋一转,面露难色
“您要的这些合同票据,分散在各个项目部和供应商处,颇为零散。更关键的是…”
他压低声音,仿佛透露难言之隐
“按公司内部档案规定及临昌市重点企业商业信息保护指导意见,调阅此类敏感资料,需走完整内部审批流程,分管领导要逐级签字,还需报备市经信局备案。最快……也得一周后才能提供。”
一周?陈宴辞要的是时效!
小李据理力争,强调项目紧迫性与调查必要性。
对方态度依旧“良好”,满口答应“加急”,但流程“一步不能省”,还“好心”提醒
“小李律师,地方上的规矩,我们企业不得不守啊,否则麻烦可就大了。”
小李最终无功而返。
金成团队每走一步都异常艰辛。
方允这边推进柳溪村征地补偿方案,遭遇更**的“地方特色”。
市zf协调会上,g土局孙科长慢悠悠开口
“方律师的方案,从组织层面看,确实有据可循。但是呢……”
他拖长了调子
“我们临昌情况特殊啊。柳溪村这片集体林地,历史上是几个大姓宗族共有的,内部有约定俗成的分配方式,按户头分是几十年的老规矩了,村民认这个。
如果强行按人头分,恐怕会激化矛盾,影响稳定大局。
我们地方上,处理问题要讲究实际效果,要‘接地气’嘛。是不是可以考虑一个……过渡性的、符合地方实际的方案?”
他提出的“地方实际方案”,补偿标准低于国标,分配方式明显偏袒村中大户,彻底背离公平原则。
方允引据法条,严正驳斥其“特殊论”于法无据。
孙科长不正面交锋,只反复祭出“稳定压倒一切”、“体谅地方困难”的大旗,要求团队“灵活处理”、“尊重传统”。
环评复核同样受阻。
新任的、被周景行评价为“理论水平高但基层经验欠缺”的张副局长。
对方允团队提交的实地勘测复核报告,提出了极其“学术化”的质疑
“方律师,你们这个边界划定,精度要求是多少?误差范围符合哪个标准……”
专业术语砌成高墙,将实质问题无限期延后。
在正式的推诿刁难之外,方允作为年轻女性团队负责人,更遭遇了无形的“软钉子”。
多部门协调会上,当她清晰阐述法理与政策依据时,某些本地资深领导会带着长辈式的“包容”笑容打断
“方律师啊,理论是理论,实践是实践。你在京城学的那些,到了我们临昌这地界,有些水土不服啊。”
接着,他们便用夹杂俚语和晦涩地方政策的语言,滔滔不绝地渲染“地方实情”的“复杂性”。
故意将清晰的法律议题模糊化、复杂化,将讨论拖入无休止的细节泥潭。
最终不了了之,或导向他们想要的“妥协”方向。
那看似和蔼的眼神深处,藏着对“京城来的小姑娘”不易察觉的俯视与轻慢。
因为,除了周家父子,没人知道方允的身份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