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河北义军(2 / 3)

邺叹了口气,没有说话,人家的驮马比整个太原都多了百倍千倍,这如何能比。

“这些兵马一看,也像是精锐。”

陈绍此时身份特殊,他一人之身,就代表着定难军。所以能在他身边护驾的自然都是精锐之师。

事实上,这些人,也是李邺见过待遇最好的将士,待遇都是一流的。

精米白面日常供应不必说了,还时常有菜蔬,每日一肉更是少不得。

他经常瞧见,灵武营的将士,手里拿着一根肉干条在那啃。

这些大部分都是从河西那边晒制的,拿着轻便,易于携带。

除此日常吃喝供应之外,灵武营中总有锅灶十二个时辰都生着火,里面熬着的都是上好热汤。

巡骑哨探自前返回,什么时候都能有热热的汤水下肚,来为他们补充些热量。

如此优越的供应,背后自然是有庞大的后勤体系支撑。

从太原府往西,途径陕西路,随处可见那护商队在走动行军。

李邺听人说起过,这护商队在西域霸道的很,被称为灭国商队。

本来李邺和张孝纯都嗤之以鼻,可亲眼见过之后,才知道传闻多半不虚。

突然,几个太原高官在观瞧灵武军营的时候,一小队人马朝着太原城奔来。

吓得城头官员纷纷色变,好在这些人,也不是来扑城的。

他们开始在墙壁上张贴一些公文。

张孝纯马上指使手下,下去偷偷撕一张上来。

不一会,衙役拿着一张纸上来,张孝纯赶紧接过来,一看之下竟然是鼓励河东百姓,前去云中府定居的。

待遇十分丰厚,无论是谁,去了就有地种。只要是种上两年,那地就是你的了。

而最让张孝纯害怕的,是城中百姓聚在一起,讨论着这公文的内容,竟然有很多人跃跃欲试。

这还是相对来说,过得不错的太原百姓。

在周围的郡县,岂不是更多生活不如意之人,愿意去冒险换个活法。

张孝纯脸色灰白,这是要釜底抽薪了,要是河东民力丢失严重,自己这个河东经略安抚使、太原府知府绝对的难辞其咎。

——

河北磁州,道路上烟尘漫天。

宋军旗号飞扬,金鼓喧天,正以壮盛军势,向北而进。

马背上,一个老头身材很高,但却干瘦,面庞有些发黑,长须白发。

他正是奉命前来抗金的宗泽。

此时完颜宗望大军肆虐,河北局势紧张,很多朝廷派来的地方官大多借故不到任。

惟有他在受命当日就独自骑马上路,随从的只有十几名老弱士卒。

而磁州经过金军蹂躏之后,百姓逃亡,仓库空虚。

宗泽到达之后,修缮城墙,疏浚隍池,整治器械,招募义勇,开始作固守不动的打算。又上奏说:“邢、洛、磁、越、相五州各屯精兵二万人,敌进攻一郡,则其余四郡都应援,这样一郡的兵力经常保有十万人。

朝廷难得听到捷报,当即表示称赞,任命宗泽为河北义兵都总管。

宗泽趁机提出要甲胄军械,但是朝廷这次却没有很快答复,而是如石沉大海般没有了消息。

大宋有丰厚的资源,海量的甲胄军械,造价昂贵的各色床弩强弩,各种各样名目的军中器物,全都藏在汴梁周围,那些武库当中。

但是他们不敢分派出去,原本的历史上,当女真鞑子最终打开汴梁的时候,才发现武库当中堆积如山的,是足可供百万大军所用的军械器物!

而大宋河北义军,却是装备粗陋,多是只用一腔热血,手持木棍等物,在与鞑子死战!

要不来军械,宗泽也不气馁,在磁州和相州一带游击。

许多河北义士,纷纷前来投奔,人一多宗泽不得不再次跟朝廷讨要军械和粮食。

依旧是没有任何回应.

汴梁本来就是一个人口众多,粮食供应偏紧张的所在。

所以粮船纲运,向来是大宋国事中最为重要之事。汴梁只是一个普通军镇,被强行提拔为一国都城,其实它的条件真不怎么样。

此刻河北、河东都战事方殷,到处都在和宋廷要粮,河东不是产粮丰厚的所在,而河北还在几年前的伐燕战事中没有尽复元气,都需要后方源源不断的支应粮草。

这个时候就必须从江南荆湖甚而剑南等处征集粮草,然后组织运送到汴梁来。这又是一桩极其麻烦的事情。

以前有蔡京负责调度,此时他也垂垂老矣,彻底无法胜任。

而朝廷如今的班底,面对西北定难军、西军、河北义军、河东环庆军和王禀新军、燕山府抵抗军.这些人一起伸手要粮。

最后经过商议,宋廷天才般地选择了优先供应西军.

没错,就是目下无仗可打的西军。

因为朝中的士大夫老爷们,觉得西军虎踞陕西,态势举足轻重。

他们是唯一能制衡陈绍的军队,必须笼络住。

西军虽然没有参战,不过借着备战由头,向朝廷中枢要粮要饷却是毫不客气,而且叫得震天响,似乎朝廷再不接济,西军就要上下瓦解,再也不能为朝廷出力了。

最新小说: 朱墙絮语:庶女谋凰途 二婚穷老公,竟是顶级真大佬 开局两亿美金,打造世界级豪门 恶毒女配在兽世靠咸鱼翻身了 绝嗣渣夫别跪了,夫人嫁郡王显怀啦 修仙界大佬穿成真千金,爆火娱圈 清穿:宫斗从皇后开始 国师她空间在手,虐渣权倾天下 快递女孩穿越成靠山王 边军:从退役弓兵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