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打杀宋使(3 / 4)

子真的围住了汴梁城,那么附近能解酒危局的,只有一个陈绍。

陈绍可是天天嚷着,要诛杀官家身边的奸党。

等梁师成退走之后,赵佶彻底没有了性趣,他整个人颓废地躺在龙榻上。

在这个荒唐皇帝的潜意识里,他未尝不知道在他治下,这些年大宋到处都是生烟起火。

如今汴梁城中畸形的繁华富丽,已然是他内心深处最后一层遮羞布了。

一旦将这层遮羞布扯开,他就要直面他最不愿意接受的那些事实。

那就是偌大的大宋家业,已经被他败光了。

他赵佶,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甚至可能成为亡国之君。

他自己不怕么?

赵佶本来就不是一个有胆气,有决断的君主。

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享乐主义者,有点小聪明,但是没有担当!

治国一道伤,他唯一擅长的,就是把原来还能勉强平稳运作的朝局搅得一团乱,什么事情都办不下去,最后只能让君主出马。

如此反复几次,不知不觉的就让君权远远凌驾在相权之上。

而且大宋君臣围绕变革而造成的朝廷割裂,在他手里更发扬得变本加厉,朝中党争在他一朝臻于顶峰,士大夫体系再也形不成合力与他抗衡,反而纷纷要在他面前献媚。

正是用了不惜将大宋统治体系瓦解的手段,赵佶才获得了大宋前代君主前所未有的权力。

然后这厮也没有利用君权来作为,而是用人行事享乐,全无顾忌。

他自以为自己是远迈前代的圣君,可以应对一切变故,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

可是他自己也有些心虚,知道自己其实什么都没做,空有绝对的权力,都拿来享受了。

当异族南下,一场突如其来的变乱摆在他面前的时侯,赵佶顿时就觉得手足无措。

指望政事堂有名臣坐镇,可以挺身而出,收拾局面?

政事堂现在用的是一个垂垂老叟蔡京,几起几落之后早已无法掌握朝局。

只是能行理财事,成为他赵佶的钱袋子,为他筹钱玩乐。

所谓政事堂,还不如和三司合并。

蔡京没有这个精力、也没有这个本事,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

即使是他蔡京年富力强的时候,也没这个本事。他是有能力,但是他的能力不在这方面上。

也正因如此,才让赵佶放心地使用蔡京。代价也很公平,危急时刻,他指望不上自己的宰相。

在真实历史上,女真兵临城下。汴梁同样是宰相不顶用,禁军不顶用,都门文武百官都不顶用。

而赵佶身位皇帝,更是束手无一策。干脆就禅位逃避。

如此分崩离析的统治体系,焉能不一击便倒?

议和的使者被百姓打死了,短时间内,肯定是无法继续议和了。

那该如何?

去和女真人打仗么?

他宗泽说是十三战十三胜,那也是用了游击打法,并没有和女真主力交战。

真正能硬碰硬击败女真的,是在赵佶眼中比女真还要危险的定难军.

事已至此,他甚至都不想去思考该如何做,只想着逃避!

只想着躲在艮岳里,继续享乐。

李纲那个十谏里,让他传位给太子的话,此时终于又在赵佶脑海中浮现。

或许,这也是一个办法.

赵佶真的不想去面对这样的事,面对这样棘手的局势了。

传位给太子,让他去想办法,让他顶在前面。

等女真人退了,自己再想办法拿回权力就是。

——

磁州义军打死王云的消息,传到太原的时候,陈绍正在下令四处求购种子。

这年头打个仗是真不容易,他以前看历史书的时候,都是某某将军神威无敌。

上位者只要慧眼识珠,多多提拔一些人才,就可以高枕无忧,坐等他们把天下给自己打下来了。

如今身在局中,才知道错的离谱,每天要忙的琐事简直让人头大。

在穿越前,也没人跟自己说粮食这么难弄啊。

以陈绍如今的地盘,要是他有杨广的家底,他敢拉起一个三五十万的兵团来。

也不用什么战术战法,横着推过去,吓也把女真鞑子吓死了。

虽然天气还很寒冷,但是在太原的云中府宣抚班底,已经开始为新春的播种忙活了。

他们要做的,并不只是搞到种子。

还要劝课农桑,组织监察。

千万不要小看人的惰性,在西北堡寨屯田的时候,就曾经出现过,很多新招募的堡寨寨民,把屯田的种子全部煮了吃了的事。

还有一些,为了偷懒,干脆把所有种子丢埋在一个坑里。

他们不是不知道,好好地种下去之后,来年会有粮食吃。

但是他们就是不愿意干活,觉得反正有粥喝,不干也一样。

花有百样红,人与人不同。并不是说你把一群人从苦难中解救出来,他们就一定会珍惜,继而好生努力。

所以很多事,都必须成体系,有监管,变规范,才好继续推行下去。

陈绍让朱令灵,在应州附

最新小说: 恶毒向导A爆了:哨兵们请排队求疏导 从下乡当知青开始,道法通神 人在哥谭当神父,开局捡到小男孩 四时鲜 魔川传 真千金被赶烂尾楼,邻居全是诡! 末世海上求生,在灯塔建造度假村 只想开宗门送系统,怎么弟子都成道侣了 睡了全球首富,他居然是初哥! 饕餮食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