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心中只余思索。一是如何重行搁置十年的方田之事,二是……“乔少卿少年英才,前途不可限量!”一主簿满面笑容,敬酒道,“天台的那位少卿前不久还来找咱们麻烦,现如今也没声了,听闻朱阙宫在上界只能算第二第三吧,哪里比得上咱们乔少卿是宸教的高徒。”周遭恭贺之声不绝,同僚们举杯相庆,面上笑容各异。另一寺丞接口道:“正是正是,乔大人又有才干,又有正道仙法,日后一定大有一番作为。”
白玉京中风云变幻,人间并非全不知晓。
乔慧心知此次升迁和上界势力之变亦有关,下去了一个,再提拔上来一个,维系着与上界的联系。
席间,也有二三林文渊的亲信,当日在大相国寺中见过乔慧身旁有一位昆仑的师兄。
这几位笑容更热切几分,举杯敬酒:“乔大人,日后还需多仰仗了。”乔慧只观起杯,一一微笑应酬。
白银珂见众人都围着她的仙门背景说道,不尽出言:“乔大人升迁凭的是她有才干,有为民的诚心。仙门修行不过是在她履历上添花。"说罢,她也向乔慧敬一本。
乔慧感念,举杯向她致意。
宴席至夜方散。
走过一街亮堂灯景,乔慧步行回家。因无人留守打理,那小院自是左邻右舍中唯一暗着的一户。她推门而入,坐到院中秋千上,取出玉简来看。谢非池的传信,一向只是预告他要来,既然他这几日不来,玉简自然也不因他亮起。
当日他说要为她接风洗尘,她急着回部中开会,推却了。此后二人一直没再见面。
乔慧看着那黯然的玉简,心道,但愿师兄不是去干什么坏事了才好!让乔慧始料未及的是,升迁后第一件事并非方田,而是之前司农卿随口提起的牡丹花。
是恰逢千秋节将至。
千秋节,皇后的寿辰,上至朝堂,下至民间,都在作着庆贺的准备。一国之母,花中之王,牡丹一直是国母之隐喻。但如今是秋日,牡丹的花季早已过去,乔慧上值时便被林文渊派人来问她能否为城外御苑催开牡丹。不过是一小法术,而且耗不了多少时间,乔慧点头应下。她抽半日空闲出城,向花木间泼洒了点从宗门带来的灵药,法光闪烁升腾,早已落去的芳华徐徐复生。姚黄,魏紫,金阁,白雪塔,珊瑚台,满园天香宛如新开,恭迎王朝的女主人。
千秋节当日,乔慧也随百官于正殿朝拜,至于御苑私宴,朝中有资格赴宴者只有紫袍的权臣宗亲,她自是没去。
本以为此事就此结束。
“听闻御苑的牡丹也是你施法催开,"珠帘后,是一个女人端坐的身影,既雍容又威严,“仙士且起来说话吧。”
引乔慧再入御苑的女官快步走来,将乔慧扶起。她没想到会再来御苑,还是得娘娘召见。
只听帘后的国母又道:“未料本宫建议陛下开设外官署的女科,能引来仙门背景的女官效力。”
乔慧震愕,原来女子任外官员是娘娘之见,但似乎从未听人提起过。坊间说及女科改革,都说是圣人开明。
乔慧心下颤动,当即再拜:“臣下感念娘娘恩德。”珠帘相隔,难以看清帘后人真容,乔慧也知不能直视宫中贵人真颜,余光里只依稀见得是一个年逾四十的贵妇人,丰颊方肩的轮廓,仪度极其峻秀伟丽。但听帘后人道:“当年,我也是从宫中一个女官做起。“思及往事,言语间似有淡淡的笑意。
珠帘摇动,那人已缓步下阶,道:“难得见牡丹秋日也开,生辰宴上繁文缗节,我还未来得及欣赏。爱卿不妨与我同游。”乔慧闻言紧跟而上。